您的当前位置:领域 > 动物 领域
孔雀鱼如何区分性别?
孔雀鱼的性别可以通过观察花纹、颜色、鱼鳍、体型、腹部和尾巴区分。
自然界中,为什么大型肉食性动物基本都是猫科动物而不是犬科动物?
在自然界当中,几乎所有的大型肉食性动物都是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当中并不存在大型动物,这主要是由它们不同的爪子与捕食方式决定的,猫科动物具有尖利的爪子,依靠潜伏突击,爪子勾住猎物直接捕杀,能量消耗较少,因此可以维持较大体型;而犬科动物的爪子外形圆钝,主要靠群体围猎耗死猎物,消耗能量较多,导致体型普遍较小。
德国黑科技,鸡蛋受精九天即可检测出性别
德国科学家曾通过检定鸡蛋尿囊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雌酮的方法开发出了一项鸡蛋性别检测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检测出受精9天后的鸡蛋的性别,从而避免欧美养鸡产业中大量扑杀孵出而又不被看好的小公鸡现象。
水里没有空气,鱼长鼻子有什么用?
鱼长有有鼻子,但与陆生脊椎动物不同,鱼的鼻子没有连接到呼吸系统,不是用来呼吸的。鱼的鼻孔实际上只是嗅觉器官,嗅觉并不依赖于空气的存在。另外,鱼还可以通过嗅觉检测水里食物远近距离,鱼的嗅觉甚至要比狗灵敏几十倍。
鱼也有舌头,有味觉吗?
鱼是有味觉的,但鱼的味蕾不仅分布在舌头上,还分布在鱼的口腔的唇部、鳃、触须、颚等部位,大部分鱼的表皮基本上除了头部外的部分及身体的后方外均有分布,有的甚至遍布全身。鱼的味觉主要能够分辨出甜味和苦味,经过训练还能够分辨出酸味,而且鱼的味觉十分灵敏,对含在生物组织内的许多氨基酸 ,显示出很高的灵敏度。
孔雀鱼的外形与品种决定基因
孔雀鱼的外形与品种主要由6中遗传基因控制,分别为影响身体色泽表现的A-Ⅰ基因,影响身体色泽表现的A-Ⅱ基因,影响尾鳍表现的B-Ⅰ基因和伴性遗传基因C-I,影响体色以外的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D-I,以及体色遗体基因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E-I。通过这些基因的组合,如果再加上长鳍型,则可以做出上千种基因组合的孔雀鱼。
孔雀鱼按体色分类
孔雀鱼按体色分类主要可分为12类,分别为野生型、黄化型、白化型、白子型、蓝化型、虎纹型、粉红型、全红型、莫斯科冰蓝、天空蓝、黑色型和绿孔雀鱼。
孔雀鱼的三大基因遗传类型
孔雀鱼的基因遗传类型主要有3类,分别为限性基因遗传(即,Y基因遗传)、 伴性基因遗传(即,X基因遗传)和体染色体遗传。
孔雀鱼的遗传物质构成与基因类型
孔雀鱼一共有48条染色体,其中有46条体染色体,2条为性染色体。
孔雀鱼的IFGA国际分级标准
孔雀鱼按照IFGA国际标准,可分为4个等级,即S级、A级、B级和C级。
孔雀鱼系统维持的基本交配法
孔雀鱼系统维持的基本交配法主要有4种,分别为同胎交配、同品种不同系统交配法、不同种不同系统交配法和反交。
孔雀鱼每天可吃200只孑孓,是防登革热利器?
有研究表明,一只成年孔雀鱼一天可吃掉60 - 200只孑孓,能有效阻止蚊子繁殖,防止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扩散,所以国际上通行通过投放孔雀鱼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做法。不过,又有许多科学家持不同的意见,认为孔雀鱼对蚊子的繁殖控制能力有限,相反引入繁殖能力极强的孔雀鱼却很有可能会导致当地生态失衡。
孔雀鱼的适宜生存环境
孔雀鱼的耐温范围约在8℃~35℃之间,最适宜的温度在22℃~30℃之间,喜欢生存在弱碱性水域,pH范围在7.2至7.4之间,在硬度在7~8之间的水域中也能良好生长。
孔雀鱼的发现与命名
1886年,英国的传教士Robert John Lechnere Guppy首次从南美洲将一群不同形态的孔雀鱼带回欧洲,并赠予英国大英博物馆。为纪念他的功劳,于是大英博物馆将孔雀鱼命名为Guppy。
山羊和绵羊吃草最大的区别:山羊吃草会连根拔起吃掉,而绵羊不会
山羊是一个生存能力极强的物种,这主要得益于它不挑食并且在吃草的时候能够连同草根拔起吃掉的习性,从而获得相较于其它物种更多的能量。不过,它的这个习性对于环境却是一大威胁,容易导致环境荒漠化或者水土流失。
鳗鱼为什么难以人工繁殖?
鳗鱼在孵化出世到成长为柳叶鳗之前的这段时期非常挑食,人类无法研制出这一阶段它们会吃的食物,从而导致鳗鱼无法通过人工繁殖,现在的鳗鱼人工养殖场中的鳗鱼苗都是通过渔民在河口捕捞获得的。
黄牛和水牛不是同一物种?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水牛和黄牛在生物学上分属于牛族下的水牛属和牛属,它们之间的染色体数相差巨大,分别为30对和24-25对(沼泽水牛24对,河水牛25对),这决定了它们之间根本不可能杂交产生后代。另外,水牛不能在属外杂交,甚至不能同牛族下的其他非水牛属牛类杂交产生后代。
蛇的瞳孔分圆瞳和缝状竖瞳,这两类蛇有什么区别?
蛇的瞳孔分圆瞳和缝状竖瞳,缝状竖瞳蛇一般都是夜行蛇,而圆瞳蛇则一般都是昼行蛇。夜行蛇的缝状竖瞳是为了适应其夜行性而进化出来的,这类蛇的视网膜和眼球后壁的细胞中有一种名叫结晶鸟便嘌呤的色素物质,它能使蛇在晚上微弱光线下也能产生视觉兴奋。
野生的水池,为何能在数年之后出现鱼群?
在野生的孤立水体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即便没有经过人类的干预也会自动出现鱼群。对于这一现象,科学研究显示,这主要是通过水鸟的鸟粪传播扩散的。水鸟在捕食身怀鱼卵的鱼类之后,将会有约0.2%的鱼卵有几率存活并成功发育成成鱼,而孤立水体中出现的鱼群,主要是通过这些水鸟排泄在其中的鸟粪中存活的鱼卵发育繁衍出来的结果。
欧美养鸡场更青睐母鸡,全球每年数十亿只公鸡孵化出来后几小时就会被扑杀
在欧美的养鸡场,因公鸡在生长速度上不及母鸡,又不会下蛋,以致母鸡更受青睐,最终导致小鸡在孵化出来之后就会被区分性别,小母鸡将会进入正常的养殖环节,小公鸡则会被挑出来并在数小时内被集中扑杀。
父领域
子领域

领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