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每天可吃200只孑孓,是防登革热利器?

星级:
有研究表明,一只成年孔雀鱼一天可吃掉60 - 200只孑孓,能有效阻止蚊子繁殖,防止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扩散,所以国际上通行通过投放孔雀鱼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做法。不过,又有许多科学家持不同的意见,认为孔雀鱼对蚊子的繁殖控制能力有限,相反引入繁殖能力极强的孔雀鱼却很有可能会导致当地生态失衡。

登革热是一种遍布世界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一般主要是通过蚊子传播,所以主要分布在炎热潮湿适宜蚊子生存的地区。长久以来,如何控制登革热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不过,很久以前就有科学家提出一个剑走偏锋的方法,养孔雀鱼。

​​​​​​​

对此,科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是,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传播,蚊子则是通过在水中产卵繁殖后代,而据他们研究发现一只成年孔雀鱼一天可吃掉60 - 200只孑孓(蚊子幼虫),所以通过引入孔雀鱼可以有效地控制蚊子的繁殖,进而控制登革热疫情。

长久以来,引入孔雀鱼控制登革热已经成为国际各国的通行做法。

2009年,台湾高雄市为了防止登革热流行,就曾向市内各类积水地点投放了10万条专吃蚊子幼虫的孔雀鱼和大肚鱼。

2013年,巴基斯坦卫生官员为了防止登革热就曾向池塘和排水沟投放了数千只孔雀鱼。

另外, 巴西在同样是通过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大量传播的时候也曾有政府官员“带着一群孔雀鱼走来走去将它们投入到排水沟中”。

不过,现在对于通过孔雀鱼阻止蚊子繁殖和病毒传播的对此,有很多科学家站出来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孔雀鱼对于阻止蚊子繁殖的能力有限,但对于世界各国生态平衡的破坏却非常厉害。

2016年10月25日,就有一个生态学家团队在《生物学快报》发表论文,称孔雀鱼以及其他用来控制蚊虫的非本地鱼类,并未被确定为极为有效的蚊虫“斗士”,它们还存在生态学风险。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生态学家Rana El-Sabaawi说:“听起来这就像变魔术——把孔雀鱼放进去,它们会吃掉蚊子,所有的事情都很完美,但我们的考虑是你可能偶然地将潜在入侵物种引入本地。”

若干项研究表明,引入孔雀鱼会威胁生物多样性,夏威夷的研究人员发现,20世纪20年代释放的孔雀鱼导致本土鱼类数量下降,这可能是其与本土鱼类进行食物和栖息地竞争导致的,并可能改变了水中的营养循环:孔雀鱼集中的地方溶解氮(来自鱼类尿液和排泄物中的氨)的水平增高,并进一步刺激藻类生长。(另一种用于蚊虫控制的名为食蚊鱼或大肚鱼的鱼类也与本土鱼类物种下降相关。)

作者还质疑孔雀鱼是否是可靠的蚊虫消灭者。他们表示,支持孔雀鱼这方面有效性的研究倾向于存在错误。实验室测验经过会在使其接触大量的蚊虫幼虫之前保持饥饿状态。而野外试验规模很小,且涉及较差。

巴西圣保罗国立大学鱼类学者Valter Azevedo-Santos直言:“用鱼类控制蚊虫疾病量的传播应该被官方摒弃。”他认为,有限的资源应该被更好地利用到其他的控制措施上,如杀虫剂、卫生措施等比如清除室内的死水,甚至是实验性地释放基因工程编辑蚊虫来传播一种致死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