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
(鱼类 | 宠物鱼)
孔雀花鳉(Poecilia reticulata),俗名孔雀鱼,也称为凤尾鱼、彩虹花鳉、虹鳉、古比鱼等,是花鳉科花鳉属的一种热带鱼,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成年雄鱼身体瘦小,体长3-4厘米,体色绚烂多彩、体型优美;成年雌鱼体长5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3以上,各鳍均较雄鱼的短。较雄鱼体色逊色得多。孔雀花鳉为杂食性小型鱼种。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韧,分布于部分热带地区的河川下游及湖沼、沟渠中,其野生栖地呈现多样化,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及湖沼。
知识树
时光轴
论点集
总题库
阅读模式
知识树 创建页面
知识树 创建说明
领域
提 交
观赏鱼
宠物
鱼类
生物
动物
词条相关
词条 主页
》
词条 科普
》
词条 事件
》
词条 题库
》
词条 知识
》
孔雀鱼的外形与品种决定基因
孔雀鱼的外形与品种主要由6中遗传基因控制,分别为影响身体色泽表现的A-Ⅰ基因,影响身体色泽表现的A-Ⅱ基因,影响尾鳍表现的B-Ⅰ基因和伴性遗传基因C-I,影响体色以外的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D-I,以及体色遗体基因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E-I。通过这些基因的组合,如果再加上长鳍型,则可以做出上千种基因组合的孔雀鱼。
孔雀鱼按体色分类
孔雀鱼按体色分类主要可分为12类,分别为野生型、黄化型、白化型、白子型、蓝化型、虎纹型、粉红型、全红型、莫斯科冰蓝、天空蓝、黑色型和绿孔雀鱼。
孔雀鱼的IFGA国际分级标准
孔雀鱼按照IFGA国际标准,可分为4个等级,即S级、A级、B级和C级。
孔雀鱼系统维持的基本交配法
孔雀鱼系统维持的基本交配法主要有4种,分别为同胎交配、同品种不同系统交配法、不同种不同系统交配法和反交。
孔雀鱼的尾鳍都有哪些形状?
孔雀鱼的尾鳍主要有12种形状,分别为:三角尾、圆尾、顶剑、底剑、双剑、茅尾、针尾、三叉尾、扇尾、琴尾、缎带型和燕尾型。
孔雀鱼如何区分性别?
孔雀鱼的性别可以通过观察花纹、颜色、鱼鳍、体型、腹部和尾巴区分。
孔雀鱼的遗传物质构成与基因类型
孔雀鱼一共有48条染色体,其中有46条体染色体,2条为性染色体。
孔雀鱼的适宜生存环境
孔雀鱼的耐温范围约在8℃~35℃之间,最适宜的温度在22℃~30℃之间,喜欢生存在弱碱性水域,pH范围在7.2至7.4之间,在硬度在7~8之间的水域中也能良好生长。
孔雀鱼按纹理色泽分类方法
孔雀鱼按纹理色泽分类可分为10类,分别为:草尾孔雀鱼、马赛克孔雀鱼、礼服孔雀鱼、蛇纹孔雀鱼、剑尾孔雀鱼、金属孔雀鱼、单色孔雀鱼、玻璃种孔雀鱼、古老品系孔雀鱼和白金孔雀鱼。
孔雀鱼每天可吃200只孑孓,是防登革热利器?
有研究表明,一只成年孔雀鱼一天可吃掉60 - 200只孑孓,能有效阻止蚊子繁殖,防止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扩散,所以国际上通行通过投放孔雀鱼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做法。不过,又有许多科学家持不同的意见,认为孔雀鱼对蚊子的繁殖控制能力有限,相反引入繁殖能力极强的孔雀鱼却很有可能会导致当地生态失衡。
孔雀鱼的三大基因遗传类型
孔雀鱼的基因遗传类型主要有3类,分别为限性基因遗传(即,Y基因遗传)、 伴性基因遗传(即,X基因遗传)和体染色体遗传。
孔雀鱼的发现与命名
1886年,英国的传教士Robert John Lechnere Guppy首次从南美洲将一群不同形态的孔雀鱼带回欧洲,并赠予英国大英博物馆。为纪念他的功劳,于是大英博物馆将孔雀鱼命名为Guppy。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