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王文学的产业资本版图是怎样炼成的?

华夏幸福王文学的产业资本版图是怎样炼成的?

[打印本稿]

继拿下黑牛食品、玉龙股份的控制权后,华夏幸福掌门人王文学旗下的知合企业再下一城。12月13日,ST宏盛发布公告称,拉萨知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每股26.8元、总价9亿元价格受让大股东西安普明物流有限公司3358.9968万股,占ST宏盛总股本的20.87%。

如果加上今年10月22日从自然人张金成手中购得805万股,知合企业累计持有ST宏盛4163.9968万股,占总股本25.87%,成为ST宏盛的实际控制人。

就在恒大和宝能举牌A股引发广泛质疑之时,就在万科、廊坊发展、南玻A和格力因“野蛮人”入侵而满城风雨之际,王文学已不动声色将3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这也使得华夏幸福成为这一年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一家以产业新城和房地产为主业公司的领导人,在监管层严控借壳上市、打击野蛮人的背景下,王文学显然玩的不是单纯的资本游戏,那么其大举攻入A股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产业资本谋划?

9亿元入主ST宏盛

作为一家连年受到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来说,ST宏盛的日子显然并不好过。过去8年,这家总部位于西安曲江的上市企业一直在进行“保壳”守卫战,前后经历5次重组,主业几经变更。

在“保壳”期间,ST宏盛先后传出与赣州稀土、山西天然气、华为尼日利亚、华侨城科技等多家企业借壳重组的绯闻。

选择与王文学旗下知合企业已经是ST宏盛第五次大型保壳战,不同于前四次重组,均以资产置换达到借壳上市重组目的,本次大股东通过转让股权方式实现退出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华夏幸福系并没有宣布注入资产。

其实,早在2016年6月份,华夏幸福系就已经谋求入主ST宏盛,当时,后者大股东还在与华侨城商谈重组事宜之时,ST宏盛持股11%第二大股东张金成把其持有805万股转让给知合企业,交易完成后,知合企业以5%持股比例成为第三大股东。

8月份,ST宏盛以原有资产作价1亿元、增发股份、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华侨城科技价值16亿元资产,不过最后在价格上没有谈拢交易终止。

2016年 10月份,ST宏盛以6891.37万元价格从朗森汽车产业园区手中收购北京旭恒置业70%股权,同时出售原有亏损的金融租赁业务,旭恒置业在北京亦庄天宝园五里二区有一处20758.03平方米的物业,该物业与美廉美超市租赁期限到2025年,营收较为稳定。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旭恒置业原为旭辉旗下子公司,2010年将股权转让给朗森汽车产业园和自然人杨福东,杨福东为朗森汽车产业园高管。ST宏盛持有旭恒置业70%股权,郎森汽车持有25%的股份,杨福东持有5%股份。

这显然是一次“保壳”之举,除了出租给美廉美物业外,旭恒置业旗下没有任何资产,可以帮助ST宏盛维持上市地位。郎森汽车与华夏幸福同为廊坊市企业,两家企业在廊坊银行和廊坊空港投资等公司多有合作,这一次小规模重组发生在华夏幸福入主之前。

同时,由于知合企业入主ST宏盛仅仅为控制权变更,不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上市,省去较为繁琐的审批流程,无论对于濒临摘牌的ST宏盛,还是华夏幸福,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为未来资产腾挪留出余地。

三家上市公司

恒大和宝能在A股市场的举牌,不仅引发业界强烈争议,引发监管层介入,这一定程度与其资金来源和举牌目的有关,但为何华夏获得三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并未引发同样的反弹?

这一定程度与华夏幸福系资本运作模式有关,首先在收购资金方面,华夏幸福系收购全部来源于自有资金,没有涉及较为争议的保险资本;其次,被收购上市公司规模较小,并没有引起外界大规模关注;第三,华夏幸福系纳入三家上市企业均为协议收购,而不是强行举牌,也没有进行快进快出的资本运作。

回过头来看华夏幸福系对三家上市公司的入主历程,不难发现其路径基本一致。2015年12月2日,知合资本首次以4.42亿元价格获得黑牛食品 5094.56万股,占总股本10.85%,同时,获得从大股东手中获得另外8905.44万股的委托投票权。

直到2016年7月19日,华夏幸福系知合资本以17.46亿元代价获得黑牛食品29.82%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知合资本取得黑牛食品大股东地位后,8月份,黑牛食品开始资产腾挪,将原有食品资产悉数出售给大股东控制下的黑牛资本,上市公司成为净壳。

9月13日,黑牛食品公布以每股16.7元价格向不超过10名投资者定向增发180亿元;12月10日,黑牛食品旗下子公司在固安和霸州以8.08亿元价格获得1146.06亩工业用地,无论募集资金还是获取土地,主要用于OLED产业发展,上市公司主业逐步从食品行业向科技产业过渡。

入主玉龙股份的路径也类似,2016年7月份,玉龙股份原有大股东唐氏家族主要成员将13296.66玩股份以9.3亿元价格出售给知合科技,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6.95%,同时唐氏家族将占总股本12.77%的10037.56万股表决权委托给知合科技。

通过这一方式,知和科技虽然暂时没有取得第一大股东位置,但通过委托表决权形式获得玉龙股份29.68%的表决权,成为玉龙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就在同一时间,唐氏家族将另外的25628.33万股占总股本32.6%股权质押给知合科技。

通过转让、委托表决和质押等方式,知合科技实际获得了玉龙股份49.55%的股权,其中拥有29.68%的表决权,而实际转让仅为16.95%股权。目前唐氏家族唐志毅仍是名义上第一大股东,但实际控制人已经变成王文学。

11月12日,玉龙股份发布公告称,将打包出售四川玉龙、伊犁玉龙、玉龙科技、玉龙精密和香港嘉仁等5家子公司全部股权。一旦转让交易完成,意味着玉龙股份成为净壳,未来华夏幸福系可以根据自身产业定位规划给上市公司注入新资产或发展新业务。

与玉龙股份和黑牛食品相对丰厚的家底相比,未来ST宏盛资产置出将更加便捷,经过华夏幸福系入主前那次小规模资产重组,目前ST宏盛旗下只有旭恒置业这一不足亿元规模的资产,而且未来也不排除郎森汽车产业园回购旭恒置业的可能性。

另外,种种迹象显示,入主三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王文学在资本市场的全部动作。

意在产业

华夏幸福以产业新城和房地产起家,在北京周边及全国拥有多个产业新城项目,在以往的发展中,华夏幸福通过地产输血、发展产业新城的模式不断做大规模,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房地产行业和产业园区两个领域的规模较大企业。

华夏幸福旗下产业绝大多数新城和房地产资产均已经纳入上市的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再次收购三家上市公司,如果注入产业园区或者房地产业务,与华夏幸福股份形成同业竞争,可能性显然不大。

近年,华夏幸福增长极为迅猛,其2010年营收还只有44.21亿元,其中房地产占比达55%,土地整理占比为29.17%,产业发展服务占比为12.28%。2015年营收增至380.91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占比为73.59%,土地整理占比为7.9%,产业发展服务占比为16.65。

从中不难看出,虽然5年时间里华夏幸福营收增长了8.6倍,但房地产占营收比例提高了18.59%,土地整理收入和产业新城服务占比均大幅度下降,其中土地整理收入占比下降五分之一,产业发展服务收入占比降低4.38%。

换言之,近年华夏幸福业务之所以大幅增长,其收益于房地产快速发展或者是园区带动地产业务的大幅度增长,而相比之下,产业业务增长则有些逊色,这对作为产业新城运营龙头的华夏幸福而言有些尴尬。

但不可否认,这并非华夏幸福刻意为之,全国多数产业园区开发商都面临同样境地。

产业园区核心是产业,但对产业的招商引资、培育扶持也非大部分开发商们所擅长,对于华夏幸福而言,一方面是不断扩张的产业园区版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夏幸福在全国共有44个产业新城项目,其中京津冀地区就有20个项目,此外,还有5个海外产业新城项目。另一方面确是产业发展业绩相对滞后。这一反差背后是大量产业园区长时间处于发展状态,也就是空置状态,而房地产则一路高歌猛进。

这也是华夏幸福一直以来希望突破的痛点。在原有产业园区的模式中,唯一出路似乎只有招商引资,而在当期经济形势之下,招商引资显然并不容易。

近年华夏幸福逐步开始为自己的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黑牛食品置出食品业务置入科技业务就是一例,黑牛食品之所以把OLED产业作为主要业务,正是依托固安产业产业新城影落户的京东方OLED产业。

培育产业是知合资本的重要使命,工商注册资料显示,知合资本牵头企业为知合控股,股东为廊坊幸福基业投资有限公司和王文学,旗下有知合资本、知合产业投资、知合资管、知合金控、天下云仓、云联科技等一大批产业投资企业,每一家投资企业旗下有拥有众多子公司、孙公司、创投资本等企业,形成独立于华夏幸福股份之外的华夏幸福资本系。

除了资本先行之外,近年华夏幸福还重点在科技产业、智慧城市、科技孵化、互联网等实体产业发力,其中太库科技系企业主要针对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和投资,云联科技重点针对智慧城市进行布局,此外,知合资本系还重点投资生物医药、制造装备、网络科技等产业。

随着科技孵化、私募创投、实体产业等业务的不断发展,未来华夏幸福系将培育起一个系统的实业孵化平台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不仅可以充实华夏幸福旗下产业新城,而且也为未来整个华夏幸福系转型奠定基础。

而收购入主上市公司无疑又是一个一箭双雕的策略,拥有多家上市平台,左手可以装入孵化器来的科技产业,不断做强做大;右手可以继续维持资本游戏,为继续探索和发展新的业务提供融资平台和充足的弹药。

其实从知合控股的规模也不难看出未来王文学的发展重心,整个知合系的母体知合控股注册资本为20亿元,而华夏幸福股份母公司华夏幸福控股注册资金也不过10.5亿元。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