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领域 > 生态学 领域
自然界中,为什么大型肉食性动物基本都是猫科动物而不是犬科动物?
在自然界当中,几乎所有的大型肉食性动物都是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当中并不存在大型动物,这主要是由它们不同的爪子与捕食方式决定的,猫科动物具有尖利的爪子,依靠潜伏突击,爪子勾住猎物直接捕杀,能量消耗较少,因此可以维持较大体型;而犬科动物的爪子外形圆钝,主要靠群体围猎耗死猎物,消耗能量较多,导致体型普遍较小。
畜牧冻精如何从液氮罐中取出并解冻?
牛羊冻精在常温下存活时间较短,为保证生物活性,应快速取出在38°温水中解冻,并在短时间内使用。
野生的水池,为何能在数年之后出现鱼群?
在野生的孤立水体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即便没有经过人类的干预也会自动出现鱼群。对于这一现象,科学研究显示,这主要是通过水鸟的鸟粪传播扩散的。水鸟在捕食身怀鱼卵的鱼类之后,将会有约0.2%的鱼卵有几率存活并成功发育成成鱼,而孤立水体中出现的鱼群,主要是通过这些水鸟排泄在其中的鸟粪中存活的鱼卵发育繁衍出来的结果。
蜗牛的天敌萤火虫是如何猎食蜗牛的?
萤火虫猎食蜗牛时,首先会根据蜗牛行进过程中留下的气味找到蜗牛,然后向蜗牛体内注射麻痹毒液,等蜗牛被完全麻痹之后,又会向蜗牛体内注射消化液,将蜗牛肉体分解成营养液,最后用像针管一样的嘴巴将营养液吸食进体内,完成猎食全过程。
漫灌稻田是因为水稻喜欢水吗?其实只是为了“淹死”杂草
水稻因为拥有可以适应于水生环境的通气组织以及超高的乙醇耐受力,让它成为唯一一种可以在泡在水里的情况下还能存活的谷类作物,而给稻田漫灌是重要的除草方式,可以避免杂草滋生和除草剂的使用。
远古时代昆虫的体型为什么如此巨大?
根据考古发现,远古时代的昆虫体型往往十分巨大。这主要是和当时地球大气高氧含量有关,尤其是石炭纪末到二叠纪初,氧含量达到了巅峰的35%。昆虫的呼吸方式为气管呼吸,即用气管把外界空气直接连通到身体各部分,这种呼吸方式一般只适合微小体型的生物采用,但如果空气氧含量上升,那么气管式呼吸的生物也可以相应变大。
为什么食草动物的眼睛多长在两侧,而食肉动物的眼睛却多长在前面?
草食性动物因为天敌的威胁,对于视觉的广度有更高的需求,所以往往容易进化出眼睛长在两侧的单眼视觉系统,而肉食性动物则因为捕食的需求,视觉的距离判定有更高的需求,所以往往容易进化出眼睛长在前方的双眼视觉系统。
竹子是草不是树,甚至能和水稻杂交创造出新品种“竹稻”
竹子属于禾本科,开花结果后立刻凋亡,无木本植物普遍拥有的年轮,一般通过木本植物领域不存在的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为草本植物,和水稻在物种上很亲近,染色体也都是12对,因此甚至能和水稻进行杂交创造出新的物种“竹稻”。
小白鼠是最理想的实验动物?因为老鼠基因和人类有99%相似?
小白鼠基因组序列,有99%的基因能在人的基因组序列中找到同源序列,但与人类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大概只有80%,而小白鼠之所以成为最常用的医学实验动物,主要是因为它足够便宜。
自私基因理论,为什么说基因是自私的?
基因的天职是复制,生物只是基因的载体,基因不会因为某个载体生物的死亡而终结。为了保证自己能够尽可能长远地流传下去,基因会天然地变得自私,会控制承载它的生物载体尽可能多地繁育后代,保护自己、自己家人、自己族人然后是同类。
四氟化碳,一种可以支持生物呼吸的神奇液体
四氟化碳因为拥有良好的溶氧性,且溶解度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当,所以即便生物完全浸在其中也能够很好地呼吸,不会出现溺水状况。
果树单一栽培的缺陷——抗病性太差
在果树种植业中,为了保证所有果树所结出的果子拥有相同的性状,尤其是相同的口味,果树一般都采用扦插或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方式培育的。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果树的基因太过单一,抗病性会很差,如果有一株果树得病死亡,可能就会导致整片果林的果树全部死亡。
努比亚砂岩,世界上最大的液态淡水源
北非的努比亚砂岩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源,其淡水总储量为15万-37万立方千米,比地球表面所有淡水湖、河的总量还要多,后者约为12.5万立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