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家说:财经人物风云榜——真实的叶檀

赢家说:财经人物风云榜——真实的叶檀

吴晓波说:“有‘北胡南叶’在那里,中国财经评论界的性别力量就平衡了。”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则称,叶檀对中国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于快速转型、变迁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兴与崛起道路上激动人心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也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历史藏于细节之中,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 敏感和独立思考,作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也许读者并不一定都赞成她的结论,但是,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对叶檀如是评价。

叶檀何许人也?

知名的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FT中文网等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

曾获《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领袖、主要从事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等领域写作。著有《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

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当代中国,有千千万万的中小投资者,他们亲切地称她为“经济女侠”

我是站在中下阶级这边的

今天的叶檀在很多人眼中是高级知识分子、顶尖的财经评论员。但是,她所代表的却是大多数人群。

2001年,财经类媒体开始渐渐兴起,叶檀被邀请撰写财经评论。她说,“开始是为了朋友的请托,面子上过不去。然而,认真去做的时候才发现,那是一个我不曾接触的全新世界。他们的身上充盈着新鲜活力与自由精神,所说的话影响着千万家庭的财富收入,这是一份工作,更是知识分子的一份使命。”

作为专攻明清政治史与经济史的博士,同时又是财经评论员,叶檀要做的,就是以史为鉴,梳理未来经济的走向,更要以笔为帜,指引那些正在财富之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们尽量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

叶檀正是怀揣着一份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上路的。她说:“在资本市场中,我是站在中下阶级这边的”

这些年,有两个话题永远是中国老百姓的谈资——起伏跌宕的房价与狂涨狂落的股票

她深知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一次投资可能让人骤富,但是哪怕仅仅一次不理性的投资,也会让一个普通家庭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什么?这些巨变又是怎么发生的?被这股烈焰所烤炙的普通中国人又该如何应变?

在这些宏大的命题背后,往往令经济学家们下笔万言。可是,这些“高大上”言论也只是在“象牙塔”里流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这些理论。而经济学家们则没兴趣、也不擅长向公众作解释,或者干脆就是没有这个能力。这却成就了作为财经评论家的叶檀。

(来源:长江商报)

叶檀,你到底为谁讲话?

要判断叶女士究竟为谁讲话,看其文最为直接。且看一篇《房价收入比不真实》一文为论证我们的房价收入比不如统计所得数字高,间接为房地产背书,叶女士做出如下分析。

“我国的收入统计中遗漏了灰色收入这部分,并且在年轻人购买房产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得到家族资助,导致我国购房中现金支付率居高不下。因此,如果我们计入另一家庭的支付能力,以户均五人计,深圳房价收入比为10.67左右,高于正常水平线,何况我们用的是可支配收入,而不是薪酬,因此偏离得不算太远。”

“我们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高于国际水准,确实存在泡沫,但泡沫不像数据所体现得那么大。

这绝不是叶女士为房地产背书的第一次。早在2008年,她就撰文指出“深圳市不救楼市是不负责任的”难为她,一个“市场派”,呼吁救市(当然,其自相矛盾远远不止这些)。稍稍跑下题(相隔几天的文章中叶女士又主张只救楼市不救股市,因为“股市是资本市场,不应人为拔高”。言外之意,楼市不是资本市场,可以人为拔高?)

叶女士有一个习惯,每天所发博客中必有一篇之后畅抒其忧国忧民之情,表其正义。上面所引用的这篇亦不例外。在高房价的当下,其通过计入灰色收入家庭资助,五人收入买一套房得到现在的房地产泡沫没有那么大的结论后,叶女士言:

“经济上回归常识,需要长期的努力,否则指鹿为马、指妖为仙的事情在市场会频频发生。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谭嗣同的悲剧越少越好。以血殉道,乃不得已。理性社会,和平博弈至上。”

#$%^$#@之后,曰:“为人民服务!”

一个突然间走红起来的体制内写手,顶着独立与女侠的高帽,是否有推手,谁为推手,大家心里自有明断。

(来源:天涯论坛)

声明:本文观点与赢家说无关。赢家说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参考鉴别,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章由赢家说编辑整理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ingjiashuotouzi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