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公司黄渊普:我要“干掉”我自己
“黄渊普很有名吗?”朋友问李双。
“写过几篇文章吧。”李双说。
2014年2月,正在找工作的李双接到了黄渊普的电话。黄渊普说,自己正在筹建一个关于O2O的网站,觉得李双之前有餐饮行业工作的经历,很合适。他特地提到,过两天自己正好要在一个会上做演讲,不妨先来听一听。
李双拉着朋友一起去听会。朋友听的一头雾水,“你听懂了吗?我怎么什么也没听懂。”
李双觉得能听懂个大概。黄渊普讲的很多都是团购的事情,李双在做餐饮的时候,用过大部分团购网站。
“不是你不要人家,都是别人不要你。”黄渊普说,草根创业,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光是找人就能难倒很多英雄好汉。
在找到李双之前,黄渊普已经面试了很多人,但对方一听还没公司,也没钱,就没了下文。收到李双简历的时候,正好IT龙门阵请黄渊普去演讲,他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就想让李双先去现场听一下,至少不会觉得自己是骗子。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约在一家茶馆。因为李双之前做的就是茶馆,她猜黄渊普是想增加一下好印象。但黄渊普窝在椅子里,说话的时候喜欢把双手扣在脑后,人黑黑瘦瘦的,怎么看也不像个老板。
李双原本没什么兴趣,也已经答应了另一家公司入职。但当天晚上,黄渊普就给她发了一封offer。里面写清楚了给她的薪水,以及工作安排。第一个工作是一周内在南锣鼓巷附近找一个4500元以内的办公室。
这挺有趣的!李双想。
亿欧网还没有成型,三个联合创始人,王彬在读书,张佳伟在深圳,黄渊普去四川出差了。李双加入了一个没有办公室的公司,开始四处找房子。
在南锣鼓巷附近,4500元能找到什么样的房子?只能是破旧的居民楼。李双不想去居民楼,最后在南锣鼓巷的一个四合院里,找了一个咖啡馆的阁楼。
办公室里什么都没有,桌椅都是自己买了动手安装。李双发现,他的这个老板,力气还不如自己大,灯泡也不会按,连个装椅子都装不好,经常坐着坐着,螺丝就掉了。
夏天很快就来了,为了省钱他们就买了个二手空调,可能是运气不好,空调隔三差五的就坏,大家热得嗷嗷叫。办公室很快就满了,八九个人在阁楼上挤不开了,他们就把黄渊普给挤到了楼下。
如今,亿欧早已经离开了南锣古巷,先搬到了罗马家园又搬去了时间国际,人员也从四个人变成了一百二十多,而李双也已经成了公司的副总裁。
眼下,亿欧正在推进B轮融资,已经找好了FA。
黄渊普把亿欧公司定位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并且分成了三个阶段提供相应的服务:1.0是内容+活动,解决产业创新者的认知;2.0是产品+数据,为产业创新者筛选和提供先进的工具;3.0是人才+资本,从组织层面提供服务。
黄渊普算了一下,每个阶段大概都得做3年,现在算是刚做完了第一个阶段。他觉得,到第三个阶段时,亿欧将是一家团队500人、营收6亿元以上的大公司。
01
远 方
2017年6月底,亿欧董事会上,黄渊普告诉大家,他把家搬到上海去了。
决定搬之前,他并没有询问投资人的意见。投资人知道了,也没说什么。“他们应该能理解我的想法。”黄渊普说,搬到上海后,他还开始锻炼身体了。
黄渊普内心有一个想法,“你不能一直在一个地方呆着,容易把人呆傻了。”按照他的计划,先去上海呆一年,如果上海的业务做好了,就再去深圳,多几个地方转转。
搬家,带着妻子和1岁的儿子,这个决定做起来并不容易的。妻子一开始并不愿意。觉得,你做事情是不是没想通啊,有孩子了啊,得为孩子考虑啊,孩子要上学读书需要安定。
黄渊普花了一些力气说服妻子支持他,他自己觉得,等孩子长大了,回忆自己的童年,跟着父亲一起去这里、去那里,应该也很有趣。
他是一个一直要向更远的地方去的人。母亲有时候会问他,“你怎么老是到处跑啊?”
不论面试还是采访,黄渊普都喜欢问对方一个问题:“你小时候最缺什么?”
给自己的员工们培训,他也会建议他们在采访的时候问对方这个问题。
“小时候缺什么,大了就会玩命的找补什么。” 他相信,有些人为此甚至会去花一辈子的时间。
小时候,家里还挺有钱的,算是村子里的首富。但父亲以赌博为生,到处跑江湖,一出门就是一两个月。四个男孩子又喜欢打架,家里总时吵吵闹闹的,黄渊普心里没有安全感,总想走出去。
从小就一直想走出去,想出去后就不想再回去。高考结束的时候,他心里想,一定不能读在湖南省的学校。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借钱也要去联合国实习。“一直想往老远的地方跑。”
为了去联合国实习,他找了很多人借钱,凑了三万块。有一个学长,比他大几届,当年以湖南省第五名、全市第一名考上清华,黄渊普一直把他当偶像。黄渊普找他去借钱,但学长不太建议他出去。劝他:你看,你跑美国去要花这么多钱,值不值的?
花个几万块去美国难道不是值得的吗?
回国头来看,黄渊普觉得,太值了。你出去看一下,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观就变的很大了。“我觉得要是以后去太空看看地球,这辈子就真值了。”
黄渊普搬去上海,还有一个原因,亿欧在上海工作,与北京和深圳比起来,没那么出色。
亿欧在北京有一百多人,但上海只有十个人。早期合伙人管理人都不愿意离开北京,黄渊普想了想,干脆自己去得了。
但是,总部毕竟在北京,创始人跑到上海了,同事们心里又难免有意见,你这样是不是不管理公司了。但是,换一个角度,黄渊普觉得,长三角、珠三角才是中国经济希望的所在,从开拓市场来讲,他更愿意把上海的规模和收入做大起来。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很有意思,人生也是一样,不论这个决策是对是错,都会有很多人会是反对。
02
小 山 坡
创办亿欧之前,黄渊普在美团待过一个月。
在艾瑞做分析师,以及在品途网做合伙人的时候,黄渊普写过很多关于团购的文章,也没少批评过美团。2013年底,在王兴的授意下,王慧文带着沈鹏搞了“产品创新部”。王慧文四处挖人,得知黄渊普离开品途了,约他吃饭。
王慧文每次都是约在晚上十二点,聊行业,希望他能过去做行业研究。吃了三次饭,黄渊普决定加入美团。
在美团,黄渊普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各种分析,分析国外的Groupon,分析国内的饿了么、到家美食汇。呆了一个月,黄渊普想走。
“我在品途做出一些东西,行业又一些知名度了。但是他不让你出去演讲,我以为可以接受,结果发现,越来越累。”黄渊普提出辞职。
王慧文对他说,“你是上了一个小山坡,舍不得下来了。”
这个小山坡,就是被关注,有点知名度。
黄渊普不否认这一点。他觉得,创业者,到了一定的高度,钱就不是唯一的追求了。很大一部分人,更想要勋章,要社会的认可。陈欧,为什么去做充电宝,就是想要做出点事情的,让大家觉得他很牛。
黄渊普看自己,小时候的心愿有两个,除了走出去就是被关注。
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爸妈疼弟弟爱哥哥,黄渊普和二哥夹在中间,觉得不受父母的重视。后来,二哥去广东工作,一去五六年都不回家。黄渊普内心不服输,总喜欢把事情扭转成自己想要的局面。
为了得到父母的重视,他努力学习,心里想,成绩好了就会受到关注。后来的事实也是这样,以前家里大哥说了算,现在父母更愿意听他的。
研究生毕业前,黄渊普去艾瑞实习,转正答辩时,他指着投在墙上的PPT中的照片,对艾瑞研究院院长曹军波说,“我希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他们,是当时在微博上已小有名气的钱皓、鲁振旺等分析师。拿到艾瑞分析师名片的第一天,黄渊普就在微博上提交了加V申请。
“他(王慧文)说我是舍不得小山坡,我还想把这个山坡爬的更高一点。”黄渊普说。
黄渊普注重自己的名声,也在意员工的。
刚创业的时候,他跟另一家媒体的创始人一起聊天,对方给了他两个建议,第一,员工要跟商业切割,第二就是让员工用笔名。用笔名,很多人就不知道他们,团队就能维持稳定。
但黄渊普还是决定推自己的员工。他在公司内部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要用真实的头像,第二要用真实的姓名,要不就别来了。
投资人说他:你这样,人容易被挖,成名了也容易去单干。黄渊普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想了想,如果某个员工在亿欧干了四五年还没有知名度,那不更可怕了吗?到时候是开除他,还是不开除他呢?
亿欧果真流动了一些人。去年底,亿欧合伙人郭广加盟车来车往担任CMO,薪水是亿欧的七八倍。
公司发了那么多文章,最后成就了作者一个人。合伙人走了,又带着那么多资源,作为创始人,心里难免有些难受。但黄渊普算一算,还是值得的,车来车往后续跟亿欧也有合作。
“我在品途当合伙人的时候受过委屈嘛,所以我知道,不能让合伙人委屈。你哪怕自己承受一点委屈嘛。”黄渊普说。但他又开玩笑一样的加了一句:“但是很多公司的年轻人,很多事理解不了,他们觉得这是正常的,你看哪家公司的合伙人走了,发文章,一堆的人都在转,都不考虑创始人的感受”。
03
元 气
虽然在美团只呆了一个月,但还是近距离的体会了王慧文做事的风格,黄渊普觉得受益匪浅。
晚上开会,月度述职,每个产品经理一上来,下面的人都是极为苛刻。“就像故意让你下不来台的似的,”经常就吵起来了。但是,会开完了,大家关系都还特别好,黄渊普就觉得这个团队很牛。
王慧文喜欢跟团队讲“元气”。
有一次,美团开除了一个人,70多分的人。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留下一个60多分的人,却开除一个70多分的。王慧文就跟大家分析,你看这个人在上个公司也是70分,到我这边也是70分,就是说他没进步。这个虽然是60分,但是上次他不到60分。“一个是往下的,一个是往上的,当然要留下往上走的。”
黄渊普自己琢磨琢磨,觉得王慧文分析的很有道理。人和人的区别在哪里,就是元气。有些人一开始他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手,但是三个月后,你会发现没进步,这种人就危险了,你要把开除掉。这个人矮一点,但是你发现他是一直往上的,这种人要留下。“这个东西真的是太强了,你会发现在百度外卖和饿了么有很多往上爬的人都被他挖过来了。”
到了自己做亿欧的时候,黄渊普就把“元气”这一套用了过来。
黄渊普的同学大都在外交部,相比起来,即使亿欧做到一百多人的公司了,也谈不上多好。但是,亿欧早期的员工都比较草根,相比他们的同学来说,可能已经是干得最好的了。
“问题就在这里了,精英意识不够!”黄渊普说。这三年,他一直教导大家要有精英意识,但还不够,人还是要有对比的。所以,现在再招新的合伙人,就开始往大公司里找。
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黄渊普说亿欧的同事,大部分不是不够勤奋,是没有想象到大公司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天天鞭策他们,但是他们没见过,他们的世界观应该更大一点。”
亿欧联合创始人王彬在亿欧之前也曾做过一个团购网站,有一天他跟黄渊普感慨,渊普,我发现咱们现在这个才叫创业,我以前那就是小打小闹。
为了让团队成长更快,黄渊普干脆就放开了,让合伙人自己管理自己。公司怎么赚钱,公司的档案怎么做,都是合伙人带着做,甚至连公司的财务也完全放开了,交给李双去做。
“我不怕失控,我跑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黄渊普说,他们都很勤奋,没有成长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亲自去操办一些事情,只要自己相信的他们的人品,别人申请一些预算之类的事情,就是李双说了算。“如果做一个五百人的公司,这些人不成长起来,慢慢就得把我给累死了。因为这三年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的事情,赚钱,找人,全是我的事情,哎呀,累的不行。”
黄渊普现在就是管内容,带着一些内容做专题报道的。为了加强公司的制度管理,还专门从阿里挖了一个人担任副总裁。“我自己主动选择把自己架空了。”黄渊普笑着说。
04
赚 钱
做自媒体的时候,找黄渊普写稿的人挺多的。创业后,他刻意的拒绝以自媒体人的身份出席活动。
2014年上半年,聚美优品上市前夕,陈欧与刘惠璞找了黄渊普在内的三位有知名度的媒体人吃饭,想聘请他们做顾问。另外两人都答应了,但黄渊普婉拒了。
高榕资本等VC入股的时候,黄渊普还跟投资人约定,未经大股东同意,不得将亿欧网的股份转让给包括几个巨头在内的15家企业,避免被站队。
亿欧做了三年,黄渊普坦言自己没赚到什么钱。“实话说我是有点文人的感觉。文人有点文艺,在商业世界就是一种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亿欧的商业化驱动晚了点,直到2016年才开始招商务人员。
黄渊普估计今年营收能有三四千万元。他之前跟团队说好了,不管盈利多少,年底就当奖金发下去。“比如剩个五百万就给团队发下去,要实现盈利,但是没打算挣钱。”
“之前就是靠投资,烧投资人的钱。网站上有点收入,但文章网站上资源的东西是从来不卖的。”黄渊普说。
2015年底,一家婚庆O2O公司找到亿欧网,想要合作。黄渊普先跟对方提了条件:“不贬低对手,不虚报数字,不提供负面保护”。合作就这么黄掉了,对方选择了跟另一家网站合作。
黄渊普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强势了?他去看其他媒体怎么签商业合同,但看到里面写着“15分钟内为客户删稿”这种条款,又觉得对方没底线。“我对自己的名声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他说。
黄渊普觉得,分析师出身,在对趋势的判断上有优势。在产业或者实体经济转型这块,亿欧在时间点上踩得还不错。现在,很多机构都想找亿欧做产业基金。
做完家装产业峰会后,红星美凯龙就提出想投资亿欧的家居频道。现在,亿欧分了家居、汽车、金融、黑科技等15个频道,黄渊普觉得,以后每个频道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融资。“搞到今天,你会发现,很多都是产业基金在驱动的。”
黄渊普看自己,商业的事情确实不够擅长,赚钱不行,但是找投资人要钱也还是可以的。
三轮投资,投资人都是只见黄渊普一个人,不看团队就定下了。每次见投资人,他都会跟对方说明白:“你钱进来之后,我的规模、我的收入规模会扩大几倍。我把三年前的商业计划书都给他们看,如果对标看,结果都是超额计划书的,这个就能证明。”
亿欧的天使投资人陈中说,当年投亿欧就是为了支持朋友创业,但三年下来,发现黄渊普成长了不少,“格局变大了,理想变大了。以前可能只看得见媒体,现在也知道外延拓展了。”
前段时间清华启迪,来亿欧尽调一家同行,调研完了,对亿欧反而更感兴趣。
05
迭 代
很多人问黄渊普:大家都说O2O死了很多,你们怎么还活着?
亿欧,最早取自移动O2O。
黄渊普一开始也不知道什么叫O2O,2012年千团大战如火如荼,李开复说,“团购是O2O的冰山一角,O2O是下一个万亿市场”。既然开复老师都这么说了,黄渊普就决定去研究O2O。花了6个月时间,采访过几十家企业,他拿出了《2011-2012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研究报告》,后来又做了《2012-2013年中国餐饮行业O2O发展报告》。
亿欧赶上了一个风口。2014年到2015年,各种上门服务犹如雨后春笋,但也如雨后凋花。黄渊普认为,O2O不仅仅是上门服务,大多数人把它看得狭隘了。
亿欧关注的行业,也不仅仅局限于上门服务。
“现在你去问问人工智能的创业者,谁都知道我们的。”黄渊普说,亿欧的人工智能的报告已经写完了。今日头条前段时间的报告也是引用的亿欧报告里的一些资料。
除了采编,亿欧的业务也越来越多元化,成立了一个十多个人的团队做短视频,找来了以前艾瑞的同事来做研究院。
“后来做的这些事情,比较注重商业和盈利能力,不要求养活自己,但是要通过自己造血把团队扩大。”黄渊普说,亿欧智库的分析师明年计划超过40人,视频也是三十号人。任何东西是靠商业驱动才能驱动起来,如果它能赚钱投入到生产里面,这个团队就能源源不断的滚动起来。
2017年4月7日,亿欧网搞了一场活动,一个大会场分成了两半,一半是二手车,一半是家装。两边都是六七百人,都是收费的,门票就收了几十万元。
做线下活动,他们一开始想得特别简单。总是在北京呆着也没有意思,多去其他城市办办活动,相当于出差旅行。活动一开始是都免费的,2014年在厦门,报名的时候人数爆满,为了怕大家来了没地方坐,他们还特地加了座椅,但等会开的时候,一半人没有来。
人们对免费的事情都不珍惜,他们想。从那以后,即使再小的活动,亿欧也要卖门票。他们发现,收了门票,活动的效果反而好起来了。
黄渊普给亿欧规划了三个迭代,现在仍然处在1.0时代,主要是媒体活动。他觉得,亿欧的活动做得好,主要还是用户够精准。
“精准度第一,品牌度第二,传播度第三。”黄渊普说,越精准的内容越容易搞线下活动。影响普通用户是无法商业变现的,所以要影响企业主,而亿欧覆盖的这些企业主,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产业升级。
也有一些参会的人提出意见:为了参会,出差过来,酒店、机票的费用都比你们这个门票贵多了,但是你们会开完了就开完了,能不能组织个参观、交流什么的?
黄渊普觉得,这种需求也有道理,以后也会尝试做做社群。他计划着,年底在北京搞一场更大的品牌活动,把亿欧的惊呼地位再确定一下。
06
理 想 主 义
黄渊普在亿欧搞了很多测试。
他跟团队说,亿欧要尝试管理者四年一个任期,之后把权利全部让给别人。等他四年任期一到,去查一下公司帐目。如果没问题,就出个证明,“黄渊普在任期间没有什么什么问题”。大家都说,你这个东西搞的太狠了。
从2016年开始,合伙人不再是黄渊普任命的,而是员工选举的。候选人会上台演讲,下面人投票,现场计票,现场统计,现场公布。他希望这样选出来的合伙人能够有一种心理,要为员工负责,而不只是给老板干活。
但是,这样的过程很痛苦。
2016年的7月1号的选举,黄渊普曾期待的他当时的助理能被选上,结果出来了,大家没选他。“即便不是你钟意的人选,只要你选上来的,就要把他当作合伙人来看。”
有一次,他跟李双说,做事情要从员工的角度看,不能只看自己的喜好。李双觉得挺委屈的,“我明明是为了公司好。”
他还在公司搞了一个CSO(首席服务官)制度,让大家轮流在前台值班,为的是提到员工的责任心。
创业前,黄渊普研究了很多创业公司,他发现,股权是否集中就已经决定了一个公司能不能做大。很多公司做不下去,不是业务的原因,是团队,可以共苦不能同甘。没有利益之前,大家相安无事,一旦有了利益,勾心斗角就来了。
黄渊普最初有80%的股份,融了几次,还剩约48%股份。他说,他计划拿出40%的股份作为一个大的股权池。这40%就是代表了绝对的控制权,以后谁控制公司的时候,这个投票权就是谁的。
“我是对名和利其实很在乎的人,但这些东西我都可以让出去。这可能代表一种社会理想吧。”黄渊普说。接下来,他还会兼职加入一只风险基金做合伙人,尝试更多有趣的事情。
-En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