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2-14日,由投中信息主办、投中网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举行。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受邀参加主题为“裂变与重构”的超级对话演讲。
季薇认为,中国文化消费的觉醒才刚刚开始,版权保护、内容付费习惯的形成、知识分享等红利带动了整个文化产业进入新的“窗口期”。
在大会上,季薇还应邀接受了证券时报和人民网的专访。她指出,在文娱投资方向上,关注三个点:第一是头部的内容,第二是内容生产的系统化和工业化,第三是内容的商业化。
内容领域的变现
针对“知识付费”领域投资的话题,在投中年度峰会的超级对话演讲环节,季薇观点鲜明。“目前为止,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处在红利期,”季薇进一步指出:“我比较看好能够把内容系统化,把知识打造呈现为产品,有比较好方法论的公司。”
季薇坦承,目前在内容领域的投资,主要关注三个点:
第一是头部的内容。现在头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行业最顶尖的10%~20%就可以称为头部,现在要行业5%以上的才能称为头部,资金、流量进一步朝头部内容集中。
第二是内容生产的系统化和工业化。“我愿意去关注工业化有方法论生产内容的团队,因为他们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天花板也更高一些。”
第三是内容的商业化,比如知识付费,产品化的内容本身就是收费的。
从知识付费的角度来说,季薇认为这是内容付费跟终身学习的趋势相结合的范畴。用户以前更关心提升学历、职业技能有关等刚需教育。现在终身学习市场很大,对于浓缩型碎片化学习、知识问答、读书会这样的形式,大家都愿意付钱购买。从趋势上来看,她认为,这个行业到最后不会就一家公司,可能各个公司做专属人群。内容会做得越来越专业,针对特定人群提供系列知识产品。
此外,内容商业化还包括MCN(Multi-Channel Network,即多频道网络)。它把意见领袖、达人、网红综合在一起,帮助他们系统化、品牌化生产内容,再通过多渠道传播内容,最终实现多元化变现。“要么是通过做广告变现,要么是开店卖货并通过电商变现。目前看,MCN主要围绕微博、淘宝的电商流量生态,前端是挖掘和培养网络红人的能力,后面就是广告、卖货及供应链的能力。”季薇说。
全产业链布局IP投资
华映资本持有鬼吹灯IP近十年获得高回报。
季薇自述,文化投资行业要有很多耐心。“2006年花了我们大概一百万买了《鬼吹灯》前四部的影视版权,在当时来说是很高的价格。之后也不是马上就拍成了电影,其间经历了电影产业的快速成长和技术的进步。到市场、技术真正成熟到适合拍成影视剧产品的时候才推向市场,确实最终能获得非常高的回报。不过大家也要看到,这个周期比较长,有近十年的时间。”
她总结说,好的IP需要时间的沉淀,这样作品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才能有一批忠实粉丝用户,才能围绕这些粉丝做多种形式的产品衍生。需要有足够强的运营能力和技术手段,更需要有时间,才能打磨出好的产品。
华映在IP领域进行了全产业链的布局。这个领域内共投资了近30家公司,包括内容领域的重要保障——版权保护方面的企业。例如,华映资本投资了中国领先的版权保护企业冠勇科技。该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影视剧、动漫、图文、音乐等内容生产企业做全网检测、分账发行,增强正版内容的变现能力,并进一步为版权方做好多平台多渠道的第三方内容发行服务。“冠勇科技业务发展非常快。2016年取得了十倍的增长。这个市场趋势非常好。”季薇说。
文化是弱周期行业,长期看好
在季薇看来,文化行业本身是一个弱周期产业。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要人们的消费达到一定水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就会一直持续,越来越多。“中国文化消费的觉醒才刚开始。”季薇说,长期看好这个产业的发展。
尽管文化产业是弱周期的,但资本市场是有周期的。比如,政策可能对文娱类项目再融资以及并购等事件带来影响。而华映投资文化行业,是因为对其长期看好。企业发展的确会遇到资本市场的高峰和低谷,但最关键的还是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