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1-22两日,由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指导、亿欧公司主办的“GIIS-全球产业创新峰会”在罗湖区京基100瑞吉酒店盛大启幕。
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在现场发表了以《无人驾驶报告:出行新形式,未来新想象》为主题的演讲,其核心观点如下:
1、研究发现,无人驾驶的出现是肯定和一定的。
2、为什么要做无人驾驶?第一个原因是事故、安全;第二个原因是堵车。
3、汽车或者自动驾驶的变化和影响,未来不仅仅是对汽车行业本身,它会辐射或影响更多的产业。
【由天宇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亿欧活动的现场,亿欧这么多年来从内容到活动,做了大量的产业研究,推动行业创新和变革。我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报告,是一份无人驾驶的报告。
我们在过去的半年时间,已经分别在零售、医疗、金融领域做了相应的研究,今天为什么会聊到无人驾驶呢?大家可能会对我的标题产生一些好奇。有人知道为什么会提到轩辕黄帝吗?按照中国的一些神话传说,车轮最早的发明和黄帝有一定关系。考古发现,黄帝用滚轴的方式,最早提出这个想法。
之前有人问我说,无人驾驶这个事情很难,根本不能实现,这么复杂的环境、这么复杂的路况,怎么实现无人驾驶?你就反问他,你有没有想像过,你生活在5000年前黄帝的时期,黄帝会开上特斯拉吗?我相信从轩辕黄帝到特斯拉,它的距离肯定大于我们现在的有人驾驶到无人驾驶。所以通过我们的研究和调研,无人驾驶是肯定会出现的,是一定会出现的。这种实现的方式、我们的节奏是什么,通过一些研究给大家一些解答。
我们调研了一些公司,得到的报告内容很多,大概100页。今天不可能像做学术报告一样分享所有的内容,我们只是截取了很少的一部分来讲几个观点。分别从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动驾驶,怎么实现它,对于未来出行的场景想象以及对于产业变化的可能性。
为什么需要自动驾驶?
我相信很多人在脑海中会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会有自己的一些解读。我们做了几点总结,首先,关于全球或者说全国道路信息有很多报告,我们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权威性是最高的。
第一个原因是事故、安全。大家知道全球每年有多少人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吗?大家有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家好像能感觉到每一个月都有那么一两起重大事故。世卫组织从人口维度出发,给出了全球2015年十大致死原因的排行,前9大都是疾病,第10大是交通事故。2015年的死亡人数是134万人,也就是说它是非疾病死亡的第一大源头。
同样来自世卫组织研究的数据,5岁到29岁的人口致死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我们都认为很多疾病的死亡跟年龄相关,但青年人全球死亡原因第一高的是交通事故。尽管我们非常发达,我们有不同的汽车品牌、汽车服务。但实际上它带给了我们一个伤害,自动驾驶这种状况会大大改善。
第二个原因是堵车。堵车有多严重呢?在大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时期很常见的,但我上个月在北京的一个地方,大概2公里开了一个多小时。这个可能比较感官一些,具体的数字会让大家觉得更真实。国内几家咨询公司或者地图公司,比如说高德地图,2016年全国主要城市出行的两个指标,其中之一是每小时的堵车时间。大家可以看到北京、哈尔滨、重庆,每小时堵车时间超过30个小时。在城市里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是不是跟你们开车的时候一致?我们的堵车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其实堵车还有很多的影响,包括对大家的时间和情绪的负面影响,这个一定会直接或间接的带来经济的影响。北京交通大学公路学院的几位老师做了一份研究,他们更直观的把因为拥堵带来的成本消耗或者损失呈现出来,直接成本有6项,间接成本有3项。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都有一些研究能够看到因为拥堵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据欧洲英、法、美的研究,因为拥堵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占了GDP的0.8%。而在北京两位老师做的研究,他们使用的是2008年的数据,对于GDP的影响最小是0.5%,最大的达到2.5%。因为堵车这件事情,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再用物理学的东西解释,我讲一点交通流异质性。在交通流里面经常因为在某一个节点上的一个人的反应慢,而引起整个交通的传导效应。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它的传导会传到几十公里。因为每个人开车的技术、反应、感知、情绪是各不相同的,他会在这个循环里面产生一个轨迹。第二个是路少车多,这两个问题大部分城市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三个是人类的追求,刚才讲到轩辕黄帝可能是中国的发明者,我们回顾一下人类出行的历史,我们相信对于未来的追求、对于趋势的追求,当然包括对于利益的追求,会让出行朝着更好更有效率的方向前进。
自动驾驶怎么去实现?
这里面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只讲一下模式和概念。说到概念,大家很迷惑,我们做了一些厘清:第一是无人驾驶、第二是自动驾驶、第三是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涵盖的类型非常多,自动驾驶少一点,无人驾驶是L4和L5以上的。带有一些辅助功能的工具和辅助功能的系统,都被归到无人驾驶上来。
一个车是怎么在物理上实现自动驾驶呢?这个构造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每个厂商通过分析车祸实例的车上的对应传感器进行展示,通过大量传感器的收集、分析,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会成为推动自动驾驶很重要的一个硬件或软件。我们做了一个示意图,在第一层是感知层,收集数据。第二层是认知层,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以及自动驾驶的模型,来判断我应该怎么来了解环境的场景。第三层是决策层,基于这些收集到数据以及对于场景的理解,我应该做出怎样的决策和判断。第四层是控制层,通过控制系统,使这个汽车实现自动驾驶。最后一层是执行层,这个路线、这个逻辑链条是从我们模式层面可以理解到的一个自动驾驶的汽车是如何实现的。
刚才讲的是实现的路径,现在讲实现对应路径需要的元素或者产业链,这个和传统汽车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我们的一些模块都是新出现的,就是因为我们要做自动驾驶,这些模块才和汽车产业相关,所以它大大地改变了汽车产业原有的一些逻辑结构。包括传感器、包括芯片、包括车联网,最后需要在通讯方面得到支持,还有共享出行。这是在业务结构方面的。
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现有的汽车企业以及和汽车行业能够产生关联的一些公司。现在随着不同厂商逐步开放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从最简单的理论上来讲,你可以做自动驾驶。这是我们对于现有的市场主要的因素分析。
未来的场景和未来的产业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我们现在看到了特斯拉、奥迪A8等等的车,已经在第二层、第三层之间。随着硬件和技术的迭代、成本的下降,我们会向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技术演进。在这个里面看到,越来越多的控制权会交给技术。之前EOC公司的地平线公司谈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手离开方向盘。第二个阶段是你不用管,你坐在里面就好了。第三个阶段是驾驶员不存在了。这是从一个非常感性的阶段对于演进路径的判断。
我们会从单车自动驾驶,演进到互联网自动驾驶,进而演进到大智慧交通体系。无人驾驶目前在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你有没有非常好的防护系统,因为别的车是有人的。所有车都是无人驾驶,车和车之间是联网的,在系统层面进行协调。第三个阶段是车和车、车和整个交通系统之间都是连接的,这个涉及到基础设施的改造,涉及到道路、涉及到交通信号体系,在大智慧交通体系是全社会的出行。这是我认为的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共享会成为必然的趋势,车会越来越少。我们刚才提到的,为什么车的问题可以用自动驾驶来解决,因为车和交通系统的连接,不存在某个驾驶员反应快、某个驾驶员反应慢的问题。如果是共享的话,必然会减少事故。比如你的车只开一个小时,你的车大量时间是闲置的,大部分人是从A点到B点的通行需求,你需要叫一辆快车或者其它出行方式,起码汽车的数量在未来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增长不会太显著,共享化会减少汽车需求。
第三个场景,有人说自动驾驶会面临道德选择难题,这辆车是撞人还是撞墙的时候,你会怎么选?当人在开车的时候,我撞人就是事故。如果这个让系统来选,不就变成一个道德难题吗?我是自杀还是杀人?我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还存在,如果这个选择还要继续做,所谓的道德选择是不存在的,它是很安全的。因为希望把风险概率降到极小极小,所以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所以所谓的道德选择是不存在的。
产业产值结构会出现新环节,这是整个销售额的变化,包括刚才提到的共享出行。第二个是一个预期,我们认为在2020年,自动驾驶不管是L1、L3、L4,2035年、2040年一定会逐渐增长。我认为最差最差会有5%的车能够实现全自动化,30%车实现半自动化,当然这是一个预期。
最后一个观点,其实汽车或者自动驾驶的变化和影响,未来不仅仅是对汽车行业本身,它会辐射或影响更多的产业。包括你的车里面,它会改变车内的环境,同时可以改变车外,比如改变房产房地产,城市规划与房地产之间的商业角色。同时会改变保险,自动驾驶发展的时候,车险也会改变。包括货运场景,机场和小车的一些具体限定场景的无人驾驶都会很快出现。包括法律、医疗等等都会有影响,所以它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它可能还会涉及到更多。但是这需要时间,并不是我今天分享了,明天就能实现了,不是的。我相信它不会是从黄帝到特斯拉的距离,我们认为某一个时间点这些都会实现。
亿欧公司想做什么?
用一个图来进行解释一个新的产品、一个新的理念、一个新的产业,任何一个技术都以创新做引领和驱动,进而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跟进。我们亿欧作为早期采用者,我们愿意发现和推广这个行业和科技的发展,更快速的让创新去发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
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尽管今天上午华大基因的尹总说了超级长寿,5000年太长了;对于我们的产业来说,我们在创新路上,真的是在不断地努力和进步。我相信在罗湖、在南山、在深圳、在广东、在中国,会有很多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来实现自动驾驶的变革。5000年太少,只争朝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