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网黄渊普:传统行业不会消失,但传统人将被抛弃

2015年12月18日,由亿欧网主办、泰笛和会小二联合主办的亿欧网上海论坛——破局创业创新在淳大万丽酒店举行,活动吸引了上海和周边城市近500人到场。

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发表主题演讲,阐述了他对创业创新的六点看法。除此外,黄渊普还首次披露了亿欧网的商业逻辑和未来发力方向:从关系出发,打造服务交易B2B平台。

亿欧网上海论坛,亿欧网黄渊普演讲,创业创新,互联网+,O2O

【黄渊普现场演讲实录(有删改)】

谢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到亿欧网的活动。也感谢我们的两个联合主办方泰笛和会小二,我直接进入今天的分享主题。

一、互联网创业公司都快死了?那是因为你的眼里只有过去

互联网创业创新领域的很多朋友都知道亿欧网,最近不少朋友,他们说听说O2O公司死了很多,尤其是有篇文章说,846家A轮的创业公司死得差不多了。因为亿欧网也是获得了A轮融资,第二也有O2O标签,所以很多朋友问我亿欧网怎么样了?

我自己看了那篇文章,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其实那846家公司获得融资的很少,更何况是A轮。所以,大家看到一些唱衰的、噱头很足的文章时可以稍微深挖一点。我特意写了篇题为《846家A轮的公司都倒闭了?你以为这就是真相?!》的文章,我们会关注已经死去的公司,但是我们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还活下来的、还在继续进行创新的公司上面。

前段时间亿欧网上线了中国互联网+创新奖评选,下个月1月8日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会给其中优秀的公司进行颁奖,我截取了一些得票较高的公司,我不保证到明年它们还会活下来,也不保证他们都能成功;但是这些企业才是真正的有前途的创业公司,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它们身上。

huodong-shlth2.JPG

活动开始前我和现场的好几位朋友交流,上海公司和北京不一样,很低调,拿到投资但不对外说,今天亿欧网上海论坛现场有十多家我知道它们拿到了融资,但它们说要做到差不多树立门槛的时候再对外说的公司。我们知道这样的公司有很多,所以我们很自信,对创业创新这个事很自信,到2017、2018年会有足够多的公司上市,我们也很自信。

当然,资本寒冬,80%的创业公司死掉,我觉得很正常。创业这回事从来没有说100%的公司会成功,我觉得80%的O2O公司死掉,真的不过分,有20%的活下来,只有10%活下来,这个数量已经够了。三年以后来看今天,有多少创业公司能上市?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以O2O概念上市的公司肯定会比电商多,电商我们算下来有十来家,互联网+和O2O起码会有几十家。如果算上新三板,这个数量会更多。今天的活动,爱抢购的雷总也在,他们刚刚在新三板挂牌。

二、互联网人将成为国家转型升级重点借助的力量

我想大家都关注到了世界互联网大会,关于这个大会,我跟大家看到的信息点可能有点不一样。我认为,无论是世界互联网大会还是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它代表的是国家把未来转型升级的很大一部分期望放在了有互联网背景的人身上。从1994年开始算,中国商业互联网元年到今天21年,我认为最大的成就不是产生了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而是培养了足够多能够跟上互联网节奏的创新型人才。

huodong-shlth3.JPG

中国的传统线下靠关系去做生意,靠内幕去做股票交易,这种方式不健康,也没有竞争力;而互联网相对透明,相对更有创新性,国家需要新的增长方式,需要更加高效,能借鉴互联网的地方很多。这样做,当然不是排斥线下,而是产业升级需要依靠持续依靠新的人才和新的方式。

对于未来的预期,我相信阿里、腾讯、百度、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会比绝大多数中字头的企业更重要。另外,大家去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前真正走出去的企业只有华为、海尔少数几家;而中国互联网走出去的机会远远比传统企业走出去更容易,大家看到滴滴在东南亚、在印度、在美国投资,看到腾讯在东南亚有大量的用户,看到百度在巴西有分站,中国走出去的战略,中国的一路一带,需要靠互联网公司。所以,我认为,互联网人会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进行国际化扩张的重要力量;在座的大家都是互联网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三、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理解互联网+本质的时候,不要认为互联网有一种优越感,我认为它更大的作用就是这张图表述的:用互联网去倒逼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huodong-shlth4.JPG

大家看,互联网在过去21年做了什么事?先是把人互联网化了,在座都是网民,有七亿多人是网民。把人互联网化了以后,接着把广告互联网化了,百度和阿里的广告收入已经超过央视。然后,大家会发现商品互联网化了,大家看到京东、阿里这样的互联网零售巨头,网购交易额在今年大概是占到14%到1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再往前推到批发环节,今年交易型B2B的兴起,下面会继续往产业链前端走,最终达到的是需求和服务无缝的对接。还没有被互联网化的领域机会会更多,我理解的互联网+是我们用互联网倒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一上一下,有物流有金融,我们还要看到有大数据、云计算,在座可能有很多从事物流从事金融从事大数据云计算的。我们相信未来当它们成熟到一定的时候,依然要落地和整个产业结合。

我们去研究美国的SaaS或企业级服务的时候,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有上市公司,而中国很少。美国的人力太贵,所以倾向于用软件和系统解决问题。中国过去一段时间人力太便宜,所以大家宁愿选择人力而不是系统。这个现状在发生转变,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照样会沉淀到整个产业链的链条中。互联网+,如果代表的是互联网2.0的话,未来的大数据、云计算也会到2.0阶段,也就是和产业结合,我相信里面会诞生大量的机会。

四、资源配置型创业机会渐失,供给侧改革回归产品和服务创新

其实这张图和前两张图表达的意思是一样,我们发现网民被互联网化了,商品被互联网化了,整个产业被互联网化了,之后大家看到机会在哪?资源配置型的机会少了。

huodong-shlth5.JPG

什么是资源配置型项目?这种公司,做资源对接,把服务和需求对接起来,使它们的连接更加紧密、更加高效。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当我们连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依然没有解决行业最本质的痛点。为什么?因为服务提供方、产品提供方本身太差,连接在一定程度上是能提升效率,大众点评也好美团也好,他们把餐厅和客户连接起来,如果餐厅本身很差,你们有会发现整个过程依然体验不好。

所以,国家提了一个很时髦的概念:供给侧改革,我们需要更好的餐厅更好的线下服务商,需要线下实体店更加牛逼,不然整个线上线下即便达到连接的最高效,也依然解决不了在座各位的痛点。比如医院少,尤其是地方上的好医院少,那些做连接患者和医生的创业公司,就面临供给侧的瓶颈。

之前我碰到很多做体育项目的,相信最大的问题也在这里。国家提倡足球,大家看中国有多少足球场?即便把所有的足球场放到网上,这数量也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建更多的足球场,比如在写字楼楼顶划出五人制足球场。只有供给侧解决好了,我相信整个流程才能真正的流畅起来。

再举个例子,Uber和特斯拉的案例,Uber是共享型经济,它使车辆使用效率提升,使道路减少拥挤,使大气减少污染;但是环境的污染,有可能还需要的是清洁能源,也就是说像特斯拉这样的新型汽车。当然特斯拉没有达到完全清洁能源,因为它依然是燃料变成电。但是如果能够达到理想化的状态,解决城市拥挤、大气污染,有可能靠的是特斯拉的这个方向,也就是更加在供给侧本身做出变革的产品。Uber这样的连接型公司有巨大的价值,如果配合特斯拉这样的新型供给来做支撑,社会效益会更大。

五、传统行业不会消失,但传统的人会被时代抛弃

在座的朋友,有一些是做传统行业的;亿欧网过去做两个事情,一个是服务互联网的创业者,另外也服务传统企业里面有转型需求的公司。亿欧网过去聊了很多传统企业,我个人越来越深的一个感触是:传统行业不会消失,但是传统行业的人会被抛弃。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虽然互联网未来的机会在传统行业,但传统行业的人会被马云被刘强东这些人打败。

huodong-shlth6.JPG

传统行业不会消失,依然会有餐厅,但是肯定是那些有变革意识懂互联网的新型餐饮人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依然会有各种线下店,但是它的运营者、所有者有可能不是传统行业的人。为什么传统的人会被打败会被抛弃?大家想,这个时代和用户离得那么远,连社交平台都不会用,而且还是落伍的组织架构,不被打败不正常。

这有几个例子,它们真的很传统,星巴克咖啡成立到现在40多年,咖啡它是传统行业,但它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你去看facebook、twitter上面星巴克的运营情况,星巴克用移动支付、用苹果支付、用外卖,都差不多是行业第一个。星巴克是个传统行业,但是星巴克的人不传统,所以大家看到星巴克依然是大家心目中年轻的品牌,一个不错的品牌。

还有沃尔玛、宜家;沃尔玛是全球零售第一,大家觉得它衰落了,市值只有不到两千亿美金,而亚马逊有三千亿美金,但我依然认为它不错,中国没有哪个零售商有沃尔玛对技术的投入这么多,有它的线上做得好。我们看宜家,大家觉得它跟互联网+跟O2O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它可以做到全球库存可视化,根据用户需求反馈生产。沃尔玛、宜家它们都是传统的行业,但是不是传统的人做,所以发展不错。

右侧这几家都是传统的中国企业做的新的项目。叮当,汽车超人、飞牛网,E袋洗、自如、U味儿。这种公司我们盘点了很多,几年以后大家会发现,它们传统的业务可能萎缩了,但是它们的新项目崛起了,他们会获得新生,会以另外一种姿态存活下来。传统行业真的不会死,但是大家别太乐观了,别看到BAT都在做线下,觉得作为线下传统的人终于收到认可了,而是被革掉命的可能性更大了。

六、没有线下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将失去未来,互联网媒体也如此

很多朋友做互联网,第一是做资源对接,第二想做轻,越轻越好。但如果不愿意去打造线下能力,大多数公司永远都无法建立起竞争门口。即便媒体行业,很多公司在网上风生水起,天天发各种段子,各种鸡汤,但是它们有号召力吗?对产业有促进作用吗?没有。亿欧网不单纯以流量作为影响力的评判标准,今天现场500人到场参加亿欧网活动,而且几乎都是付费用户,这在科技互联网媒体领域能做到的不多。

huodong-shlth7.JPG

亿欧网之前在很多地方办会,几乎每次都是爆满。我们办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我们从来不做免费的会。我们推荐在座各位可以跟身边的朋友去交流,因为来的人都是认真的听众,认真的听众必然有很多彼此可以相互赏识的地方,甚至有合作的机会。不要去一个到处都是免费的活动,免费真的无好货。上海是一个大城市,这次是我们三个年轻的90后同事在操办这个论坛,当然能操办成功是很多在座的朋友大力帮助亿欧网。

我看了下这次活动的后台报名,在座各位绝大多数是企业负责人,我们和优秀的各位打交道,我们认为这是产业媒体,必须频繁做线下活动和大家交流,建立这个门槛,在媒体圈走出一条路。如果我们作为媒体都这样重视线下,如果一个互联网+的项目或者O2O的项目都不重视线下,我相信没有什么机会。

七、亿欧网的商业逻辑:从关系出发,打造服务交易B2B平台

很多人问亿欧网到底想做成什么,我稍微说一下。第一,我们认为我们是一家做产业链的公司,基于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关系,未来进行需求和服务的对接。未来,当在座各位有需求服务的时候,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找到,因为亿欧网不是一家纯媒体。更简单地说,亿欧网想做成一家服务B2B交易平台,明年会上线独立于媒体之外的产品。

huodong-shlth8.JPG

在读者、用户、关系三个层面不同的商业逻辑里,很多传统媒体做的是第一层:做读者,写文章放出去,不知道谁在读,不知道哪篇文章受到哪些人关注。大多数网络媒体做的是用户,通过点击量把优质的文章推到首页,但是依然不知道用户的精准画像。

亿欧网做什么?我们做关系。熟悉亿欧网的朋友都知道,亿欧网的文章末尾都有我们记者的个人微信号,我们希望告诉大家亿欧网写这个文章的人,你跟他可以建立一对一的关系,文章写得好你可以和他直接交流,写得差可以加起来骂他。你们看到我们编辑记者的朋友圈,他们有喜怒哀乐,知道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写的稿,不遥不可及。

同样我们也要求,加亿欧网编辑记者的时候,要备注自己真实的姓名真实的公司和头衔,我们也希望跟我们交流的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亿欧网的编辑记者愿意和这样的真实的用户形成真实的关系。

很遗憾地说,2015年我们团队太小,而且太年轻,很多时候没有服务好创业者和转型者。但是经过这一年的磨炼,亿欧网差不多准备好了,也就是说明年,无论你们是互联网企业想找融资,还是线下企业想对接一些线上人才或服务,都可以从亿欧网的平台上找到。我们来筛选出最优质的服务商和最优秀的产业人才,服务到大家。

亿欧网将筛选出优质服务商和优秀人才,我们能保障他们不会欺骗大家,不会欺骗传统转型的企业。很多人打着O2O、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去欺骗传统行业的人,骗了很多钱没有干成任何事。我们认为这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巨大的痛点,亿欧网有责任告诉行业谁真正谁在做实事,谁性价比更高,这是亿欧网基于关系型媒体基础上能为产业服务的。

八、上海的创业创新潜力大、前景好,别埋怨、别怪丈母娘

最后说一下亿欧网研究院发布的线上线下(O2O)互动城市排行榜。上海排在第三,大家看里面缺什么?缺创业媒体,缺榜样,没有出现BAT这样大的公司给大家激励、让大家有骄傲感。

huodong-shlth9.JPG

我此前在上海常驻过一段时间,最有感触的是当我在上海的地铁里面,没有感知到我作为一个互联网人的骄傲感,但是这种骄傲感在北京有,年轻人大家觉得在科技企业里面有荣誉感,在上海没有。这导致很多上海互联网企业招人有困难,因为相比金融行业的高大上,天天西装革履的,很多人觉得在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没前景。

但是我想大家要有足够的信心,就像第前面提到的,互联网中国21年的发展历程是培养了在座很多的真正的互联网人,你们是未来中国产业升级变革的主导力量。当上海市政府都在提倡互联网+的时候,大家要有足够的信心,要看到更长远。当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像亿欧网这样的创业媒体来服务好大家。

1月8日,亿欧网在北京举办中国互联网+创新者年会,欢迎各位朋友报名参加。再次感谢大家,大家以后可以随时找我,找亿欧网,谢谢大家。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