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医生集团的前世今生,张强坦言做医生集团这些年,我很快乐

张强医生集团的前世今生,张强坦言做医生集团这些年,我很快乐

QianHaiBC整理张强医生集团专栏:yourqianhaibc.com

有人描述他是用一把手术刀把自己“割”出体制的中国医生集团第一人。

张强,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中国血管外科医生集团创始人(第一家医生集团集团创始人),中国医生集团联盟首任任盟首任主席

有人笑称张强是“医生集团”的“始作俑者”2012年张强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辞职,一年半后他组建了“张强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发展势头旺盛,在成立之初便迅速组建了一只由脊柱外科、肝肠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和疝气外科组成的5人专家团队;在行政构架上,组建运营部、学术部、行政部和品牌部,并且邀请前跨国公司高管童维楠加盟,主管行政。2014年7月1日的杭州,这一天,张强医生集团成立。这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医生集团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医生集团。

急于构建医生集团管理与行政框架的张强犹记得刚离开体制后的第一次门诊,当时门口只有两位患者,尽管后来迅速回涨,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距还是让他认识到,当时医生集团最大的困难是品牌和运营的提升。

张强给自己的医生集团定位为“新技术、跨专科”,因为他深知“离开公立医院之后,如果提供的服务还和公立医院一样,那患者为何找你。只有新的技术,跨专科的服务才能吸引患者。”

但现实是残酷的。

多科室专家涉及到人力成本、日间手术中心涉及到重资产投入,这些都不是刚成立尚且稚嫩的新型医疗合作模式所能承受的。

张强自述: “梅奥诊所一年百亿美金收入很诱人,也是我们早先成立医生集团的目标之一,但现在我的想法已经改变,中国医生集团的出路很可能并非一定要成为中国的梅奥。“

“刚出来的时候自我感觉很好,因为按医生标准衡量的话,我们已经成功了。但是成立医生集团涉及得到人手、培训、管理、运营,各项压力随之而来,让我们清醒得认识到之前的想法不成熟。”“我这四年一路走来还是挺孤独的,且褒贬不一。刚成

立医生集团那时,有人说你就几个人还叫什么医生集团,而且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显得很自恋。也有人说医生集团是肯定走不远的,我记得当时还有一篇文章叫《医生集团注定要失败》,很多媒体都有转载。”近期,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

时如此表示,“这几年做下来,我觉得要想复制医生技术团队容易,但是张强医生集团却不好复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之前走了弯路,过去我们想用扩散的思维来做医生集团,发展十几个专科,但很难找到合适的带头人,现在觉得与其做大不如把强项变得更强,把

已经培养出来的4棵‘大树’长长好会更容易发展。”

关于医生集团的出路,张强说道政策方面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自由执业”第一次写进“国字号”的文件,也是“医生集团”第一次写进“国字号”的文件。算是给医生集团正了名。

但历经数十年政策束缚,政策执行现实阻力重重等因素,医生走出体制仍是水中月。全美迄今仅有5.6%的医生直接受雇于医院,高达83%的医生则加入医生集团。而在中国,医改30余年,医生集团起步不满四年,“99%的医生仍然在体制内”。

支付方面:

美国的医生集团能够得到一整套完善的商保体系支持,医生集团对保险公司收费,有一成套社会公认的收费标准。中国现行的医保与医生集团则无法关联对接,由于医保对医生的劳动本身并无价格的体现,故而当前阶段医生集团只能面对自费市场或者商业保险。鉴于国内商保覆盖之低,当前商保在医生集团的业务中只能作为补充。

张强医生集团的商保支付仅占总业务量10%,笔者曾访谈过的一些中高端诊所的商保支付占比也多为10%这一水平(极少数涉外业务多的高端医疗机构中商保能够超过50%),可见商保支付的增长潜力有限。

对此,张强医生却十分乐观,“中国的支付体系即将发生重大变革,五年之内一定会到来,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当变革来临的时候,我们团队的管理以及品牌都能够快速对接“。

其实第一次听到这么肯定的言论我是拒绝的。因为,支付体系这么大的事不能你说改,它就马上改。第一肯定需要试点,因为中国1万多亿医疗支出不可能一上来就让商保去接手。但后来细细考量,当医生走出体制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保险公司必然要变革原有体系。过去保险只是针对医院,而越来越多的新诊所,新型医疗机构出现,支付方也要重新适应市场,同时给予医生服务的价值尊重和经济体现。

团队的构建

张强医生集团只接受离开体制的专职医生,只有专职医生才能保证统一稳定的标准化医疗服务,“医生集团并不需要兼职工作的大牌医生”。张强认为,成功的医生集团能够也必须充分发挥出每一位医生成员的能力,有些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生居然能够有时间看报纸喝茶,这是医疗资源的浪费,也是国内医疗资源错配紧张的一部分缘由。那么以此推论,充分发掘团队医生潜力,提供更多医疗服务,张强医生集团的存在对国内紧缺的高端医疗资源也是一种补充。

张强医生集团目前正在大量招聘中青年医生加盟,自建的杭州思俊外科诊所恰巧可以作为医生培训的基地,同时海外培训也是其吸引人才的优势。挖角高年资医生的行为只会烘抬物价,将社会办医体系下的医生薪资越炒越高,收益越来越差。拥有自己的医生培训体系,自我造血,才是张强医生集团未来不断扩张壮大的源动力。

​医生集团,管理为王

只看数字,中国医生集团近几年可谓红红火火,自2014年中首家医生集团成立始,至2018年初共3年半时间,国内注册医生集团数达到456家,而2018年1月至4月,这一数字更是猛增近200家,达到648家,医生集团数量的增长呈现加速上扬之势。

以此推测,眼瞅着张强们拿到了融资,业务蒸蒸日上,那些医疗技术大咖中不甘寂寞的分子,都迫不急待地开始了医生集团创业之旅。然而医生集团真的这么容易吗,有一技之长就能拉帮结派,组建自己的门派了?

事实上,目前为止,除了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等几家头部集团拿到资本的融资,大多数只是创始人自己及亲朋好友投了些钱,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在商言商,医生集团固定可以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但仍然是一门生意,一样要在工商注册成立公司。只有更高效的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能力的架构,才能体现出“公司的力量”。

张强医生作为医生集团的创始人,管理在他的所有工作中越来越重要。按体制内的话讲,就像医院的科主任、院长一样,管理和带领团队是最主要的工作,开刀手术这些技术水平反倒位居次席。而目前绝大多数国内医生集团,是以技术为竞争门槛,一旦扩张就会暴露出管理方面的问题,因而复制成长的天花板有限,这就很难吸引资本投入。

目前,张强医生集团早已不愁患者源,已拥有四间思俊静脉病中心和日间手术中心,明年会再开3家,三年内的规模要开到10家以上,现有的连锁静脉病中心也会覆盖到全国20多个省市。

现在的张强已经很少出门诊了,作为管理者,他更多承担了战略布局的责任:“自由执业的意义之一就是让社会来检验医生,激发它自身的内在驱动力。”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