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经济下行,财政、税收收入还在高速增长,我对此非常担忧
文章来源@万得金融圈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石景山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于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就是地方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当然我们可以总结经验,特别是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的指导原则。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40年来,我们的各级地方政府都把经济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很多国外的经济学家在总结中国如此短时间内经济能发展的如此成功,其中有一条是地方政府的作用。所以,我非常欣赏赞赏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在这个时候建设北京银行保险业的产业园区,可见未来石景山区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我主要讲讲中国金融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几个指标来看。
首先,居民储蓄存款,1978年末中国城乡居民存款的总额210亿人民币,到现在是68万亿。210亿到现在68万亿,翻了多少倍,后面多少个零,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这是一个数字。
第二,从外汇储备来看,1978年中国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是1亿6700万美元,现在稳定在3万1000亿美元以上,最高的时候达到3万9900亿美元。可见我们的金融业发展的有多快。
第三,从金融资产规模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整个的金融资产规模大概是1000亿多一点。
1978年中国GDP是2300亿人民币,今天GDP接近83万亿,虽然里面有价格的因素。从几个简单的数据来看,中国金融业发展是多么的辉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金融取得的成就。我们都有一个习惯,首先要看到成绩,因为谈到改革开放40年的时候,忽略了成就是完全不对的,我们的成就绝对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创造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奇迹。40年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国家,今天的中国富有生机,不断的开放,走向小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展望未来,历史终究成为历史,我们要向历史学习,我们要继承历史上很多很好的做法,总结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展望未来,改革开放40年过程中我们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们靠的是什么?这才是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中国金融业虽然取得的成就很大,但是面临的任务更重。把握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深刻的洞察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顺势而为,如果是逆势而为那就是倒退,我们必须把握未来顺势而为。我们就要理解金融的未来是什么?趋势是什么?需要认真的研究。无论是金融部门,还是监管部门、政府部门,我个人认为都要对金融的未来有深刻的洞察力,否则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阻碍中国金融业的进步,都是在阻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有的时候短期来看好像是这么回事,好像是为了应对某一项任务采取的措施,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不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了解未来中国金融业将向何处去的问题。有几点需要我们理解:
■中国金融一定是开放的金融
博鳌亚洲论坛我也在现场,聆听了中国整个经济的大门越开越大,特别谈到了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走了一条和其他国家不同的开放道路,其他国家的开放是从本国货币机制开始、从汇率机制开始,从而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再推动市场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国际通行的道路,但是中国走的是自己的道路。比如说金融机构,央行宣布除了商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不再设持股比例的限制,商业银行的持股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和国内的投资者持股的比例是一样的。
在纽约要开一个金融机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可见中国是有信心的。当然我们的市场还没有开放,我们的市场还是探索式的开放来做尝试,包括QFII、RFQII,不是全面的开放,而是试错探索式的开放。我们的人民币也没有实现完全兑换的目标,但是我们走的是机构开放的路子。下一步我们的开放还要稳健、低调、坚定的推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易纲行长最近的发言我非常赞同,中国金融机构的改革要低调进行,不要高调的宣称我要替代谁。我们不想替代谁,只是想成为一个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至于未来它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完全靠我们经济的发展,靠我们法制的水平,靠我们的契约精神来维护人民币信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中国的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契约精神和法制水平不断的提升,人民币的长期信用就具有了稳健的基础。也许那个时候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它可以拥有它的一席之地,因此我们要坚定的推行这个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以后,市场的开放就随之而来。所以,中国金融的开放是大势所趋,这是个基本趋势。中国是大国,大国一般都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中国未来作为全球性的大国,全球金融中心这个目标也是要实现的。
■金融的科技化
这是个基本趋势,因为金融是一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金融到最后是一种信息集约的产品。所以,金融的科技化将会广泛的渗透。高新技术等新的技术将会深度的影响金融的基因,通过深度影响金融的基因也会改变中国金融的业态。我们要看到这个基本的趋势,我们不要以为商业银行一定就要做大,商业银行一定要有一个门店,不见得,因为未来新的业态会克服传统金融机构的时空限制。传统金融机构受到时空限制效率是比较低的,新的金融业态将会跨越时空限制,大幅度提高金融的效率。也就是说,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新的金融业态,不要把新的金融业态看作是妖魔,看作是新的风险的来源,不见得。就像在物物交换时代,把纸币看成是风险的来源一样,因为纸币人们可以造,实际上有了诚信和很好的技术以后,纸币显而易见比物物交换时代或者比金银货币时代是巨大的进步。金融的科技将使得金融的脱媒速度加快,我们要做的是监管要跟进。我们经常说监管者要不断的理解金融的进步,运动员都已经跑上二环了,我们的监管还在五环,不能让运动员回到五环,我们必须前移,要前移到二环,和运动员保持同样的速度。所以,监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要拖时代的后腿。科技对金融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我们对此要有高度的认可。中国金融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科技金融,就是第三方支付。
■中国金融市场脱媒的趋势会加快
之前中国金融市场脱媒被严重的约束了,市场脱媒最后的结果是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金融市场脱媒是不快的,受到了观念和体制的约束,所以未来金融会以更快的速度脱媒,金融机构应该理解这样的趋势,要跟上这样一个脱媒的变化。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肯定会有很大很快的发展。
■中国金融的多元性会客观的存在,而且会不断的多元化
多元主要表现在金融结构的多元性、融资工具的多元性以及金融资产的多元性。不要期望中国金融回到单一金融体系时代,我们要鼓励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工具的创新,融资工具的创新可以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重要的前提。没有融资工具的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就会难以落实到位。金融机构多元化的趋势最重要的是金融证券化的资产比重将会不断的提升。同时资产的多元性也会呈现出来,这里要特别谈到金融制度的多元性,中国的金融制度有一段时间有很快的创新,最近又被严重的压抑。
有一个报道,有关部门说要对私募、创投新的金融业态征很高的税 ,不知道最后有没有实行。我非常赞成克强总理关于如何减轻实体经济负担重要的讲话,包括金融创新的业态要倍加的保护,因为企业的发展是有周期的,需要不同的金融制度孵化帮助其分散风险,中国的金融远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高科技产业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借助金融的翅膀才能飞起来,但是企业在不同的周期需要不同的金融制度加以保障。所以,我们要创造从最传统的商业银行到非常现代的一系列金融业态。最重要的就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对新的金融制度征高额的税收,我认为这是毁灭性的影响,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措施。
我们一定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些时候出了很大的问题,很大的问题是没有宏观的概念,总是从部门的角度来考虑,包括财政政策。我们的经济已经在下行了,我们的财政收入、税收收入还以很快的速度在增长我对此非常的担忧。中国上半年GDP6.9%的增长,但是税收速度14.4%,我对此非常恐慌,这个时候需要大幅度的减税,中国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好,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商业环境。这个时候减税是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重要的职能是逆周期调节,经济下行的时候应该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利润,减轻他们的成本最重要的就是减税。有的时候我们回到常识就可以了,回到常识就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