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顾旻曼:女性别把自己活成两个人

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顾旻曼:女性别把自己活成两个人

真格基金 顾旻曼

顾旻曼女士是真格基金的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移动互联网以及垂直互联网领域。在加入真格基金之前,顾女士任职于盛大创新院,参与投资并管理12个移动互联网项目,并曾经在盛大集团参与全面预算流程改造以及盛大文学电子书及云中书城运营。她还是《创业邦》2016年“40位40岁以下投资人”之一。

顾旻曼小姐拥有香港大学会计与金融学士学位。

本文是她在12月8日2017全球女性创新峰会暨TECH HER AWARDS她科技盛典上的演讲实录:

谢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共聚一堂,谈一谈作为“女性投资人”,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我来自于真格基金,真格基金是一支面向早期高科技和消费领域创业的投资基金,由徐小平和王强老师联合成立的。我们有一句话很有名,就是发掘更多年轻有才华的创始人,在他们的成功之路上,成为他们的助力和垫脚石。我做了八年的投资,一直专注在早期互联网和消费领域。

今天其实我分享的标题,叫做“我者与她者”,两周前,我参加了一次董事会,那个公司是做安全技术的公司,发展得非常好。

当我走进会议室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全场几轮投资人一起坐下来,大概有十几个人,我是唯一一个女性。两个小时董事会开完之后,我突然间意识到,其实这种情况在我所在的行业里是经常存在的。比如我上一家公司是一家科技互联网公司,我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办公室的时候,从入口走到二楼最里面的会议室,程序员、产品经理,全都都是男性;一年多前,创业邦给了我一个奖项,“40岁以下中国投资人”,在领奖台上我也注意到,现场总共只有三位女投资人。

女性在高科技创业、创投领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生物,当我们谈论到这种稀缺性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发现,这里面就会有“我和她”的对立,就是自我和她——这个世界对于女性的一个刻板印象,以及世界想要我们成为的样子。

大概是一个多月前,一次内部交流,几个做开放对冲基金的朋友一起聊起。他们说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数据,看投资整体回报率,假如团队老板是男性,大概是7点多,但如果是女老板,这个数字可能要到13、14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它说明一个事实,就是在高强度、女性非常稀缺的金融、高科技产业里,创始人是女性的话,企业的业绩回报反而更好。

另外一个数据更有用,就是在这样的行业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女生?这个数据的背后,我相信是一个更加有价值的思考,就是当我们在谈论女性在职场上面对的歧视、面对的压力、面对很多潜在的规则的时候,应该给大家在职业发展方面以什么样的建议,怎么样做一个更好的职场女性,怎么样做一个更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其实答案很简单:把业绩做成男性同僚两倍好,你就能得到一样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

这里面谈到了一些关键字,谈论到女性创业者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对比。真格投资了500多家企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女性创始人比例总共不超过10%,但即使这样,也可能是所有投资基金里面投女性创业者最多的了。

当我们谈论女性创业者的时候,会发现大家是有一些共性的,比如女性创业者喜欢做小而美的事情,她不愿意讲野心,不愿意谈论商业帝国,更想讲的是做一件事情的初心,是自己所热爱的、觉得非常有意义的。

大家也愿意强调女性创业者的感性、凝聚力,接人待物让人如沐春风,但恰恰会忽略一点,如果这个女性是在高科技这个非常硬的领域创业,人们的反应往往是,你是读什么专业出身的,你之前是做什么的,你是不是有足够的逻辑,你是不是有足够的硬科技的知识来做这件事。

另外还有压力和责任,前段时间跟哈佛大学专门研究女性课题的一位教授聊天,他做了很多数据分析,发现男性跟女性在职业选择上,很多东西其实非常类似,但有一条,女性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如男性。当我们需要承受一种压力,需要再进一步当领导角色的时候,这个压力,女性往往是不愿意承担的,而压力和责任、权利都是伴生的。

最后一点,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就是你在职场上面是不是有退路?女性不用讳言,就是你永远可以有一个退路,你永远可以回归家庭,有退路是一种黄金的镣铐,是一种无形的枷锁。有退路的人和没有退路的人相比,你永远好像在那个时间点不需要尽全力,不需要争取所有的东西。而就是这一点点不需要和这一点点差距,可能会造成巨大的鸿沟。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段子,就是直男写的小说中对美丽女性是怎么描写的:粉紫色的小披肩,嫩黄色的齐膝裙,黑色的高筒靴,不能染发。这张图是我找朋友做的,他说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女生,只能从游戏中抠图来做,因为这样的女生简直太丑了。当这个世界的所谓有更高话语权或者更有权威性的人,对于女性的认知是这样的时候,如果你照着这个形态去塑造你自己,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你自己,你得到的可能是一张你自己都愿意展示的图片。

追根溯源,为什么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自己有这样的自我束缚?因为我们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在整个社会价值观里面,就像刚刚那张图一样,我们是活在别人的话语体系里,或者不自觉地在一个外围世界给你的话语体系里面定义你自己的成功。而这样的成功,一个隐含的标准就是,不管你在事业上面有多大的梦想,不管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如果你没有在两性关系、没有在婚姻里得到一个好归宿,你就是不成功的。

我相信这样一个话语体系束缚了很多人的潜意识,而这样的潜意识有另外一句话可以表述,那就是我负责貌美如花,你来赚钱养家。有很多博主天天在鼓吹,得到你想要的生活。前些天我跟朋友吃饭,他说刚刚跟另外一个博主隔空对骂,就是在一个案例上,大家对一个女生的选择有了特别大的分歧。

这个女生在不是很幸福的感情生活当中,需要做一个很重大的决定,到底是到大城市做一份竞争非常激烈的工作,离开这个男生,还是和他好好在一起?情感博主给她的建议是应该待在他身边,应该选择一份强度不大的工作,甚至不应该工作,来温顺地维护好这段关系。

这个故事还没有看到终局,但是我们看到了社科院的研究数据,第一是关于貌美如花的部分,貌美常常是暗示年轻的女性,很少有人说中年、老年女性还是貌美的,但关于年轻的问题,数据说如果说你在一段婚姻里面,有40%的机率你会比你的先生年纪更大。关于赚钱养家的部分,很多时候大家说女性成功的人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另外一半,赚的钱要比她多很多。而现实是只有43%的男性比妻子赚得多,22%的是两个人差不多,还有35%是太太比先生赚得多,这个就是我们面对的现状。

也就是说当我们因为种种的限制、种种的潜意识、种种的标签把自己束缚在那个位置,不愿意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愿意去追求自己真正梦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做的这所有的一切,其实没有什么用,其实真正的现实在这儿。

最后一句话分享给大家,是来源于这样的一个观察。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职场上很多抱怨和吐槽,比如大家说变态的老板、神经质的老板、难相处的老板,很多时候这都是针对女老板,而不是男老板。

一个原因根据我自己的揣测,这就好像我们看世界上的慈善家,或者说专心致志在做慈善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富二代,而不是富一代。为什么?如果你是白手起家的富一代,或者如果你是一个在职场上苦苦打拼,经历了那么多的曲折和歧视,做到同僚业绩两倍好,才得到同样位置的这样一个人,你其实很多时候是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努力,而过低估计了你的幸运,过低估计了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所以当你带着这样的心态,就像你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富翁一样,你总是觉得我就是一个从草根起家,从泥地里爬起来的人,我走到今天是因为我足够努力。而富二代他从第一天开始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而这份幸运他想传递下去。

我相信今天坐在这里的女性朋友,大家对自己一定有更高的期待,大家能够坐在这里,也相信我们每个人是女性当中的幸运儿,也是同龄当中的幸运儿。我希望在谈论女性的处境,谈论女性未来的时候,我们要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能够站在这里分享和聆听的时候,就代表着幸运,希望把这样的宽容、幸运、公平传递给出去,谢谢大家。

-END-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