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驰创投陈维广:穿越周期的投资思考
本文转载自:猎云网 ID:ilieyun
敬畏市场,保持自律,独立思考。
12月8日,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受邀发表《穿越周期的投资思考》主题演讲。
据悉,陈维广从事股权投资行业二十年,专注创新医疗、大数据/云计算、AI、IOT等领域,个人累计投出赶集网、PPTV、瓜子二手车等百余个项目。在本次演讲中,陈维广与各位创业者分享了他对穿越经济周期的思考及建议。
对于如何穿越周期,陈维广认为要回归本源,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他对过去20年自己所投资的项目进行复盘得出一个结论,它也是硅谷的早期投资基因:第一是自律,第二是技术创新。
如果要创造稳定超额的回报,一定要高度自律。而自律反映在投资者身上体现在是否足够敬畏市场:市场好的时候,是否能保持冷静,控制投资节奏;市场变冷,又能否克服自己的悲观和恐惧,坚持自己的判断,敢于下注。
陈维广表示,自律还需要坚持独立思考,深入行业研究驱动的精准投资策略,坚持独立判断。“寒冬”的机遇和障碍,就如同硬币的两面,不用悲观。
而在技术创新方面,陈维广认为,要投资未来可带来显著效率或体验提升的科技创新公司。蓝驰创投在智能硬件面有很多积累,比如投资了智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车和家。陈维广表示,智能电动汽车不只是一辆车,它是手机之后的另一个智能终端。在接下来5~10年,中国有非常好的机会做出比欧美企业更好的智能电动汽车。
陈维广认为,中国的投资机会在于存在巨大价值的新经济领域。基础设施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在中国,5G网络、云计算、移动支付、物流体系/网络、高铁网络、物联网等基础设施趋向成熟,为创新提供了支撑条件。
在历经诸多周期之后,陈维广对目前的投资形势依然乐观,他认为,最低点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投资机会,也是创业者开始积累资源、创造价值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律和独立思考的态度,这样才能走到最后。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猎云网删改: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们对跨越周期投资的一些思考。我个人从事VC投资已经有20年了。我有8年在美国,从2001年就开始看早期创业项目。2008年回国,在国内也做早期投资,我们在国内已经累计投了超过100个早期项目,包括赶集网、趣店等。在这个过程中,为我们的投资人创造很好的回报,也要感谢中国这十年经济蓬勃发展。
当然,在这20年里我们也历经很多周期:第一个周期,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2001年纳斯达克到了最高点,5000多点,瞬间在几周之内跌到1000多点;第二个周期,2008年的全球次贷危机;第三个周期,2012年,中国的IPO市场关闸,将近14个月没有企业在A股上市。2014、2015年,尤其2015年,大家也应该有感受,就是所谓的“股灾”。
在这20年来,每一个周期最低点的时候,蓝驰都募了新的基金。历经了这几个周期后,我们学到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这是我要同大家分享的。
对我们这20年所投项目复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第一,如果要创造稳定超额的回报,一定要有非常高的自律。而自律反映在你如何敬畏市场风险。从过去20年投资数据我们能看出,如果基金在好的时候投了很多项目,非常激进;不好的时候又投非常少的项目,这个时候你是大受影响的。只有那些持续保持固定投资节奏的基金,才能最后胜出。
说来很容易,做起来特别难,尤其在市场相对比较疯狂时,大家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投资节奏。今年整个市场放慢很多,尤其是人民币基金的市场。2018年人民币基金募集规模同去年比掉了近80%。
除了募集的资金减少很多之外,投资人也相对变谨慎了,即使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项目,投资人也可能趋向于保守,这是一个市场的表现。虽然今年市场不太好,但蓝驰还是持续保持稳定的投资,与往年一样,投了近20个项目。
有几个例子。赶集网是我2008年在国内投的第一个项目,那时的市场也特别低迷,创始人半年找不到钱。我投杨浩勇的时候,他还是非常感激的,觉得市场不好我还愿意支持他。
2015年我们也投了一个项目,叫VIP陪练。他们做线上教钢琴陪练,现在发展得非常好,积累四五十万学生。2015年,他们融资时也有很多人质疑,一是当时市场不好,刚好发生了股灾。二是大家觉得线上陪练钢琴有市场吗?这个和线上学英语有什么不同?学英语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所以有很多质疑。企业那时面临非常大的融资挑战。
更早一点,2004-2005年,我们在美国做投资时也投了一个项目。当时美国还处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康复过程中,这个找我们募资的公司做了一个非常冷门的业务。这个公司叫Coupa,它的业务主要面对企业级市场,专门做采购的SaaS系统。那时没有太多人理解什么是SaaS。他们用了近一年时间也募不到钱。后来我们投了这家企业,它在2016年顺利上市,现在公司市值已经超过40亿美金。
所以,不管对创业者还是投资人,保持自律非常重要。投资人要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保持相对稳定的投资节奏。创业者也一样,市场好的时候要管理好自己的现金流,别太激进,否则现金流会紧张。市场不好的时候也别太悲观,总能找到了解你的投资人,看好你的创业项目的价值。
还有一点,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也非常重要。当然,独立思考的基础是行业研究。作为投资人,我们要在行业研究上花时间。很多时候,我们在和创始人接触之前,已经对他所处的行业、赛道做了相对比较深入的研究了,这也是蓝驰多年坚持的事。
我相信,创始人也期望投资人能理解他做的事,理解他所处行业的规律。只有我们了解,我们投完之后才能给他带来合适的资源,才能给他更好的支持。所以很多时候,一个项目能否创造价值和脱颖而出,除了创始人在执行方面要做好,投资人也要做足功课,了解创始人所做事情的价值。
我这里有几个例子:一个是青云QingCloud。青云是我们2012年投的云计算项目,当时创始人也找了很多投资人。很多投资人说,既然有阿里云,你为何还要做一个云计算平台,怎么会有市场呢?但我们还是决定投了,因为我们做了长时间的调研。
2012年,我们判断中国会像美国一样,企业不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器IT架构上面。使用传统服务器架构的过程中,企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随着业务增长,部署的服务器跟不上。就算跟得上,很难确定业务是否会持续增长,还是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增长放缓。可是在机房里存了一大堆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如果没被很好的应用,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对云计算有需求。通过云计算平台,企业可以有弹性地调动IT资源,用多少付多少,相对可以控制成本。所以美国有这个趋势,中国也一定会有这个趋势。
既然有阿里云了,为什么还需要青云呢?这就回到第二点。我们发现,很多中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传统IT设施,它要迁移到云计算,老系统跟新的云计算平台必需要能更好地融合。在这种情况下,要提供更好的融合方案,一定需要一个对企业架构、IT架构有非常深理解的一个团队。青云团队创业前在IBM已经做了十年的IT系统融合工作,所以我们觉得他在这方面有优势。这家企业推出产品之后,短短几年把很多重要的金融客户、保险客户签下来,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优势。
因此,要独立思考,足够了解行业,你才能找到有价值的项目,同时也能帮助创始人把他的价值释放出来。
除了自律、保持自己的投资节奏和独立思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重要因素呢?我们觉得综合这20年的数据,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我这里有一个纳斯达克指数的故事。大家看这张图,是纳斯达克的整个曲线。故事要从1994年、1995年开始,因为1994、1995年出现了打开互联网的创新——浏览器。当时第一款Mosaic浏览器出现了,这个浏览器打开了大家的想象力。忽然间大家知道互联网这个好东西可以通过浏览器快速地开放给普通用户,普通用户不需要自己写代码,通过浏览器就能在网上快速找到信息。
还有后续互联网的网络铺设,所以纳斯达克指数从几百点上升到当年疯狂的五千多点。后来整个市场过度激进,2000-2001年的时候我们在硅谷收到很多BP,都没有实质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可是都拿互联网概念来融资,所以催生了整个市场的泡沫,和之后的破灭。
可是为什么纳斯达克指数掉到1千点,后来又逐渐升到现在的七千点?很关键的原因是,泡沫过后,美国企业还是坚持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应用到各行各业。所以很多好的企业、优秀的企业从2008年开始涌现,使得纳斯达克指数持续从一两千点上升到七千点,有非常好的科技创新的因子在驱动增长。
所以,如果要为投资人创造超额回报,创业公司要做大做强,要了解市场需求,还要有科技创新来支撑你的价值;同时,在科技创新的支持下持续地提高你的效率,改变生产关系。
反观中国,我们对中国市场其实是非常乐观的。为什么?看这张图,中国市场有一个趋向成熟的基础设施。第一,云计算网络,除了阿里云,我们有青云、腾讯等云,不管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开始迁移到云计算了。5G网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接下来几年主要的城市都将实现5G网络覆盖。这意味着我们的带宽量会大幅提升,新应用也会出现。当然还有移动支付这样的服务。
还有,这十年我们的电商蓬勃发展,造就了非常好的物流体系。虽然这个物流体系成本相对还比较高,但它的成本是逐年下降的。去美国亚马逊下单,可能要等两三天才能拿到商品。在国内,京东当天就能收到商品,我们的物流体系已经有非常大的优势。
当然还有高铁网络,美国人很羡慕我们。在美国,从三番市去南加州的公交火车服务跟我们高铁服务比差很多。当然还有物联网,我们的运营商其实已经在它们的铁塔里铺设了新的物联网网络,像NB-IoT 等。所以,基础设施是很多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个必要条件支撑这些创新。这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
咱们再说说接下来值得关注的科技创新有哪些?除了人工智能,在硬件方面我们也有强大的积累,不管在人才还是制造的基础设施方面,这个和美国比也有很大的优势。早年我们在美国投了一些智能硬件项目,发现他们有很好的工程师,在设计方面有很棒的创意。但是在产品制造量产,满足用户需求方面比较弱。它们没有强大的制造基础设施。但是我们在深圳、东莞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积累。
看一下智能硬件,这里不仅限于消费级智能硬件,也包括智能电动汽车,比如我们投资的车和家。接下来5~10年,中国有非常好的机会,弯道超车做出比欧美企业更好的智能电动汽车。我们认为,智能电动汽车不只是一辆车,它会是手机之后的另一个智能终端。
智能电动汽车用的是电池,它的零部件比传统汽车少了很多,不会受制于传统汽车的机械零部件知识产权等问题。目前,很多传统汽车的控制技术都还在欧美企业手里。电动汽车能让我们规避这方面的一些局限。同时,又能充分利用中国这十几年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把智能软件注入到电动汽车里,把电动汽车变成手机之后的另一个终端。所以这个机会是非常巨大的。
另一个关键点是新的交互技术。为什么苹果会成为那么伟大的企业?就是乔布斯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他选择了触摸屏。触摸屏把诺基亚颠覆了。诺基亚早期的成功是因为它相信如果能把语音做好,这个手机就一定是一个好的终端。它们同时还有一个观念,就是手机一定要有键盘,如果做输入,键盘做不了还可以用笔去输入。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当他们看到触摸屏后没有太在意触摸屏的价值。所以乔布斯做对的地方,就是他发现触摸屏是一个最好的交互技术。
接下来5~10年,大家一定会看到新的交互方式,比如语音识别、AR、VR等等。很多这方面的创业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也都在寻找新的机会。一定有很多创新的技术,结合我们强大的基础设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新的市场。
除了技术创新,另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想满足什么需求呢?创业者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就要了解需求。目前,中国市场的需求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个是消费升级,另一个是企业升级。
2008年刚回国时,我不了解,为什么国内没有好的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公司?美国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都被企业服务领域的公司占领。可是在国内这类企业少之又少。创业公司其实也没有花太多精力在那个方面,大家都在想下一个消费的需求。
十年后我的结论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客户过去挣钱比较容易,它可以利用人口红利、低的人工成本,来创造收入和毛利。可是现在,这个情况转变了。我们的人工成本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比美国更高,政府对社保的管理也更严谨了。所以企业在成本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
第二,在管理方面,我们的企业不只关注国内某个区域市场了,它可能要快速复制到全国,甚至出海到世界各地去提供产品和服务。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再靠人,或一个Excel表来很好地管理团队和供应链,企业一定需要通过创新技术和IT的方式来提升效率和利润。
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的企业也更愿意付费给这些做企业服务的创业公司。所以这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需求,一个市场。
今年,大家都在谈产业互联网。接下来5~10年,我所理解的产业互联网,就是如何更好地通过技术去帮助企业升级。一定会有优秀的创业者能结合这几点去创造万亿的市场。
我们对中国未来5~10年会有什么判断呢?
最近,我们面临全球经济摩擦的压力,资本市场的压力。可是我们有非常好的基础,这些压力其实能更好地推动创业者,去更好地利用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模式满足新的需求。所以我还是非常乐观的。
最后,回望过去二十年,我的感悟是:第一,市场最低点的时候其实是投资的最好时机,也是创业者积累资源、创造价值的好机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律,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投入到创新技术,你才能最终走到最后。
谢谢!
如您对蓝驰创投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