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亿欧在北京双井富力万丽酒店举办“破壁·融合 2017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围绕大健康产业的四大升级,与诸多医疗行业领袖、从业人士和行业关注者一同探讨如何用新技术、新理念赋能大健康行业。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做了《科技医疗的发展趋势展望》主题演讲,他发现2017年有4个变化:
①很多公司从2C到2B;
②想做线下诊所的人在减少;
③大家都在想如何获取线下红利;
④付费率在涨,2C应用发展需要时间。他看好数字医疗的发展。
【陈维广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
其实主办方安排我午餐后来演讲,我感觉任务艰巨,因为大家都是昏昏欲睡,所以我得讲一些相对比较有趣的东西。
主办方要求我说一说数字医疗投资趋势。现在我们做投资的已经不说移动医疗了,现在我们已经稍微升级了,说数字医疗。前一段时间移动医疗炒得很热,但是后来很多公司挂了,这就换个皮,叫“数字医疗”。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是蓝驰创投合伙人。蓝驰主要专注于早期投资,简单来说就是VC。我们在国内现在管理超过一百亿元,投资领域除了数字医疗之外,也在互联网金融、汽车、消费、智能硬件等领域有早期投资。
在数字医疗这方面我们投资了春雨医生、水滴众筹等等。在行业每个环节我们都有投资布局一些企业。
我相信台下很多创业者最关心的就是市场情况,我来不及采集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还是以2016年的数据来做例子,基本情况不会变化太大。我们的基本投资,还是有增长,只是说很明显集中在相对来说比较中晚期的项目。我们可以看到,天使期的项目(投资比例)其实在去年下半年是快速下滑。并且,B轮以后的项目还是获得不少的投资。所以可以感觉到投资还是集中在头部企业。
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第一,在2013年市场开始热的时候,好多早期投资人,包括天使投资人涌入互联网医疗这些领域里,大家砸下重金,但是发现盈利模式需要时间,相对来说一部分企业没有办法顺利留下来。投资人还是看好这个市场,大家还是把一部分资金投到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的后期项目里。
第三方调研公司也可以证明,整个市场还是往上增长,但是增长没那么快。
另外一个趋势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说投资会往专科、个性化的服务倾斜。2013年的时候大家还是投的比较泛的,只要挂着互联网医疗大家都把钱投进去了。去年下半年、今年年初大家比较冷静了,专挑那些垂直的、细分的、专科的、定制化的、个性化的服务,所以你可以看到专科服务,还有医疗服务,我觉得医疗服务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服务,投资力度也比较大。
接下来我会介绍有哪些变化。
逐一来说,今年跟去年后半年相比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创业公司是从2C到2B。(做)2B面对的受众和2C是不一样的。面向医院的,提供大数据服务给医院,或者是说帮医院提高他们的效率;面向药厂的,帮助药厂更好的做精准营销,提高他们的广告投放效率。还有面向保险企业的,保险企业也在想如何脱离那些低毛利的业务。车险是低毛利的、医疗保险是高毛利的,但医疗保险相比传统保险业务是比较少的。保险公司也想是否可以通过和创业公司合作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今年可以很明显看到,一大批创业公司变样了,有些之前做2C现在做2B,通过和医院、药厂、保险公司的合作来提升效率。
我们也看到有些创业公司会面向办公室,其实之前也有人往这个方向去做,可是因为之前那个市场还没那么成熟,最近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健康了,所以这里也就是滋生了一些机会,创业公司也在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线下的医疗资源结合,提供服务给企业。
我觉得今年这个转变还是挺明显的。
前两年只要是融到一点钱的互联网企业都想做自己的线下诊所,不少人都尝试了,可是大家发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建诊所其实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简单。不像在线上提供服务,只要嫁接到一端就可以提供服务。建诊所涉及到很多细节,包括获取牌照、资质、选址、组建一个医疗团队。所以不少的创业公司,因为他们都是互联网基因,互联网基因的做线下诊所面临风险比较大,再加上市场从疯狂回归到理智,又面临融资的问题,做线下诊所还是需要不少钱。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感觉明显没有想象那么好做。
所以今天我相信大家从媒体也发现了,之前想做线下诊所的,改为我和线下医疗机构合作、不自己做诊所了。这个转变比较显著。
这个方法是不是能够找到突破口?我的判断还需要点时间。大家都在努力。
第三个变化就是,我相信大家也了解到咱们线上的红利,尤其是移动红利已经消失了。你去每个论坛,嘉宾都会强调这个事,你要获客的成本基本上不是几块钱了,现在几十块、几百块都有。很多创业公司如果没有这方面资源是没有办法在这个链条上走下去的。
现在大家都想如何从线下获取流量,不管和医院合作还是和药厂合作,(都是想从)线下获取流量。
我感觉这个也是今年的主题。每个人都在想办法获客。
第四点,虽然很多2C的应用,不管是我们投的春雨还是好大夫或者其他同类2C应用,可是他们还是面临一些挑战。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用户还继续在找,付费的也在找,他需要一点时间把总量积累起来。其实如果你看美国的话,也是有类似的趋势。美国这些做线上问诊、线上医疗服务的,在前面五年都是非常辛苦的,他知道这几年,尤其是那几家后来成功上市的,发现转变就很明显了,他们可以取代一部分的线下服务,不过不是完全取代。
所以我觉得国内可以看到这个趋势,付费率还是在涨的,但是用户黏性、新增用户都在涨,要融到足够的钱把这个做到还是需要时间。所以做2C的大家一边把线上做好,一边想如何从线下获取流量,如何从线下去创造盈利模式。
这个也是今年大家在耕耘的一个方向。
最后我觉得大家也关注了,今年好多的创业公司忽然冒出来,说他是做AI的,用AI来解决医疗问题,有些如果你看他从2010年开始是做2C、轻问诊的,后来变成稍微有点2B的,后来又加了一层AI的皮。我不是质疑这个方向,我觉得AI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趋势。因为人类如果看这几万年,为什么世界人口在这几百年陡峭的增长,就是因为科技进步。AI就是互联网之后非常重要的方法提升效率、提升生产力。
AI要完全释放它的能力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要有足够的数据,没有足够的数据深度学习什么都不是。第二点在医疗很关键,它一定要结合医疗的属性,因为医疗是和人命相关,和安防不一样,安防只要有这个数据处理了把逃犯抓到了就好了。但是和人身体有关的,就算只差0.01%,结果都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个人看法AI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它有很好未来得价值,但是如何把AI和医疗结合?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确保足够的数据要有非常紧密的,和整个医疗体系,包括监管当局,不管是FDA还是CFDA,要有一个紧密配合过程。
AI在今年是比较热的,不管是诊断甚至机器手,都提到AI。我个人看法是需要一个过程,建议创业公司一边研发算法,提升算法准确率,一边采集数据,一边了解痛点,一边挣点收入以确保你能把AI团队养活。因为它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我觉得这是今年的变化。我个人感觉数字医疗还是充满未来。因为我们投的项目我们能够感觉到他们增长的脉搏,需求一下变得很快,尤其我们用户越来越年轻化了。大家都在网上,已经很熟悉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获取资源。只是从现在到真正能够把他的价值转化成商业价值,把收入做足,那我感觉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医疗跟互联网基本还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两种不同的基因。一定有团队能够很好的把这两个团队结合起来。一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作为早期投资人很关键的是要有非常好的耐心。
我还记得1998年我在硅谷的时候我们投了做网上支付的,那一段时间每天都在接受质疑,包括银行也打击我们说线上支付没有什么做的,大家都是用信用卡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医疗也是一样,只要需求足够刚需,通过技术提升价值。未来会更好的。
希望大家在论坛能够更多的学习、交流,我相信今天来的嘉宾一定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