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近1.5亿的《孔子》目前票房仅仅过亿
近三个多月的跨年贺岁档尽收32亿票房,其中《2012》和《阿凡达》就瓜分了16亿,剩下的20多部国产片几乎没几部赚钱的。现如今,影片票房过亿实在不新鲜,《十月围城》2.93亿、《三枪拍案惊奇》2.61亿、《锦衣卫》1.5亿,《孔子》、《全城热恋》都突破亿元大关了。但高票房背后却多是赔本的买卖,而究其根源,高成本无疑是最大制约因素。
票房虽高投资难收回
按照目前电影市场的分账比例,投资方基本上可分到电影票房的40%左右,这意味着影片投资和票房的比例要维持在1:2.5。纵观贺岁档影片,全明星阵容的大片《十月围城》投资达1.5亿,其票房要达到3.75亿才保本,但目前内地票房仅为2.93亿,即便算上香港地区票房仍达不到预期目标。
《孔子》的投资也近1.5亿,但目前票房仅仅过亿;《锦衣卫》有1.5亿的票房,但其成本绝对过亿,因此仍然不赚钱;《花木兰》投资1亿,票房仅停留在9000万;投资达1亿的《刺陵》也只有6775万票房;更惨的还有《我的唐朝兄弟》,该片投资1000多万,但只有211万票房。虽然最后算上东南亚市场以及海外版权收益,有些影片可能勉强收支平衡,但目前来看都是亏本的。
当然,贺岁档也不乏偷着乐的影片。比如广遭“口诛笔伐”的《三枪》对外宣传投资8000万,而这个数字实际可能更低些,但2.61亿的票房稳赚。此外,投资2000多万的《全城热恋》票房过亿,成本1000多万的《花田喜事2010》票房逼近6000万,都是赚翻的主。
追求高成本成致命伤
近年来,中国电影一直在朝高成本的商业大片方向发展,但贺岁档的亏本买卖是否已显现市场投资过热?保利博纳老总于冬直指高成本制约了产业发展,而光线影业总裁张昭也不认可“大片挣大钱”策略,“大片从服装到美工、化妆等环节都省不下钱,再加上大牌演员的片酬,投资成本低不了。而且大家哄抢资源必然导致制作水平受限,再说我们的影片怎么都无法和好莱坞相抗衡。”
虽然高成本有风险,但《花木兰》投资方星光国际总裁宋光成认为,从整个市场前景来看,商业大片的盈利机率还是要高些,“制片方在成功打造品牌形象后新增很多附加值,很多合作伙伴会被吸引过来,他们可为今后的投资分担风险。”
不过,宋光成也认为制片方要控制成本,尤其是花在演员和营销上的费用要有限度。于冬更是力推中小成本影片的发展,“未来中国电影市场怎么算繁荣?平均投资500万美元影片能拿到2到3亿的票房,这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瞄准市场定位是关键
虽说控制成本是关键,但并非所有中小成本影片都能成功突围,像《我的唐朝兄弟》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200多万的票房和1000多万的投资实在不成比例。对此,张昭坚持认为电影产品一定要根据市场布局进行运作,要从以产品为核心向以消费者为核心转变,做到区域化、分众化。在张昭看来,今年的《全城热恋》是独树一帜的爱情片、《花田喜事2010》作为喜剧片成功突围:“我们研究了‘花田喜事’这一经典品牌在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前景,并充分挖掘了边际市场,比如影片在温州、东莞等地的战绩远远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据悉,此前破亿的喜剧片《大内密探灵灵狗》也是在二三线城市作为最大,边际市场空间迅速被扩大化。
此外,张昭还提出另一个降低风险的市场概念:开拓海外市场,分摊压力。众所周知,由中国、美国、日本联和发行的合拍动画片《阿童木》全球大亏损,影片制作方意马动画要清盘。但参与投资、发行的光线并没赔本,“内地票房4600万,对我们的投入来说还略有盈利。所以要积极寻求海外合作者,让他们帮忙分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