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明星出现断层 熊欣欣称功夫片已死


 

  曾经,有一种英雄叫黄飞鸿,有一种流行叫功夫片。在偶像片、谍战片、宫斗片等大行其道的当下,功夫英雄的流行似乎越走越淡,化成一段供人怀念的光辉岁月。香港功夫片发展至今走过60余个年头。上周,昔日武行、如今导演的熊欣欣出席香港影视博览会时,发出一番“功夫片已死”的惊人感叹,牵起了无数人对功夫片的怀念之情。


  功夫片60年起起伏伏

 

  香港的功夫片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因为它的辉煌,“Kung Fu”成为了一个特有名词,被列入英语专用词汇之列。

 

  开创功夫片先河,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属《黄飞鸿》。上世纪50年代《黄飞鸿》开创了功夫片的潮流,并一直连拍70多部。一代宗师黄飞鸿,以侠肝义胆,南拳北腿,真刀真枪的形象,让功夫过招风行银幕,引起了一代人的疯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醉侠》《独臂刀》打开了功夫片的新局面。胡金铨的《大醉侠》集众家之长,精彩打斗、曲折故事加上传统美学思想,构成经典。张彻的《独臂刀》真正让功夫电影红遍大街小巷,此后,功夫电影驰骋大银幕达半个世纪。

 

  《唐山大兄》上映之后的70年代便是功夫电影的真正王者——李小龙的时代,自此银幕上出现了真斗实打的好看功夫。之后李小龙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写实功夫片,无不展现中国武术的正宗。

 

  《醉拳》在70年代后期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功夫巨星的诞生,他便是功夫喜剧之王——成龙。《蛇形刁手》、《肥龙过江》等开启功夫喜剧之路,改变了以往动作片不苟言笑的严肃风格,令观众耳目一新。

 

 

  80年代,一部《警察故事》让功夫片与时装片勾连。新潮时装动作片连番拍摄,成龙也开始了现代功夫喜剧的历程。《最佳拍档》《辣手神探》《英雄本色》《皇家师姐》等一系列动作片轮番出彩。《红番区》开始走国际化路线,功夫电影也正式步入了世界电影一线行列。

 

  90年代,《卧虎藏龙》《英雄》在功夫片日渐衰落之际抓住了欧美电影市场,《卧虎藏龙》拿到了中国人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英雄》北美票房成绩斐然,它们使功夫片作为重要片种载入世界电影史册。

 

  2008年,《叶问》问世,让沉寂已久的功夫电影迎来了回热高潮。接踵而至的《锦衣卫》《未来警察》《大兵小将》《李小龙》《武侠》等等都主打功夫牌,功夫片重新受人关注。

 

  各路英雄缔造传奇

 

  关德兴:他的《黄飞鸿》开启功夫片潮流,一路参演了77部的《黄飞鸿》,几乎和黄飞鸿画上了等号。作为黄飞鸿的鼻祖,他是难以超越的经典。

 


 

  李小龙:他是中国功夫的代名词。他创立了截拳道,发扬了中国武术精华,用短短3年时间,让中国电影名扬天下。

 

 

  成龙:他填补了李小龙之后功夫巨星的空白,使功夫片进入了功夫喜剧的“成龙时代”。成龙一路不辍地用他自己的独特方式开拓了功夫新世界。

 



 

  李连杰:他的传统武术电影也影响了一代人。从《少林寺》到《黄飞鸿》、《方世玉》、《霍元甲》,从“少林小子”到“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功夫电影神话也走向了世界,发扬中国武术。

 



  甄子丹:他出生于武术世家,痴迷武术。他的经历其实与李小龙很相似。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影视圈,蛰伏多年后通过《导火线》《杀破狼》《叶问》等一系列新功夫片炼成新一代功夫一哥,再掀影坛功夫片新热。

 


 

  时代变迁,功夫片式微

 

  近年来,虽有《叶问》《杀破狼》《导火线》等功夫片异军突起,但依然难掩功夫电影式微之势。

 

  真功夫不敌特效。科技的发展是功夫片最大的尴尬。如今许多功夫片没有拳拳到肉式的实战格斗风格,却在高科技电脑特技下仍然呈现了精彩的动作画面。甚至黄晓明、李冰冰、大S、李宇春等诸多偶像明星也能在电脑特技的帮助下在荧幕上大展花拳绣腿。漂亮的打星,花钱就行。

 

  功夫明星人才断层。如今的功夫影星越来越少了,好像只剩甄子丹独撑江湖了。重出江湖的老牌打星成龙、李连杰、甄子丹、洪金宝、杨紫琼、邹兆龙等都是廉颇老矣。新一代功夫演员赵文卓、吴京、樊少皇等在现今功夫片的发展态势中也是不温不火,打星的青黄不接也带来功夫片的青黄不接。

 

  武行待遇不高。功夫片也走偶像路线,主角假打,很多武行都沦为偶像明星的替身,难以出头。导演熊欣欣说,这些客观因素强烈地打击了功夫明星的发展,也显示了功夫片的生存劣势。

 

  选择多了,功夫片难专宠。时代发展,语境转换,带来了观众口味的变化,如今偶像片、谍战片、宫斗片、文艺片等各路电影各出奇招,在不同层次满足了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功夫片当然也不复独当一面的光辉岁月。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