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华语武侠片 力作匮乏的形势下出路几何


华语武侠电影何时再度崛起

 

  在西方及东南亚国家新型动作片的巨大冲击下,华语武侠片近年来鲜有力作。作为中国电影的一张“王牌”,华语武侠片何时才能迎来“第二春”,成为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个热门话题。

 

武侠片近年鲜有力作

 

    徐克《龙门飞甲》吴宇森监制的《剑雨》陈可辛《武侠》等“新武侠”大制作,在观众中一直褒贬不一。相反《刺马》《马永贞》《新独臂刀》等令武侠迷耳熟能详的老片在今年的电影节上大放光芒。这些由香港导演张彻拍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典,票房毫不逊色于一些欧美大制作,上海影城的工作人员直叹:“‘武侠老片’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

 


张彻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新独臂刀》

 

    业内人士分析,张彻的武侠影片之所以能在昔日风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影片的真实感。肌肉发达的“打星”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这才是功夫。可以说,张彻开辟了武侠电影的新纪元,他创造了一系列英雄偶像,并把戏中人物的精神完全提炼出来,让人们感受到真正的武侠。

 

    不过,在西方及东南亚国家新型动作片的巨大冲击下,华语武侠片在近年来却鲜有力作。

 

功夫巨星淡出“武林”

 

    一些影迷认为,华语武侠片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随着成龙李连杰等明星逐渐淡出“武林”,现在武侠电影几乎是由甄子丹、杨紫琼等“撑门面”。一些导演也有这样的忧虑。贾樟柯的首部武侠片《在清朝》筹备已两年多,在今年电影节上他感慨,“选角确实是个大问题,武打明星就那么几个,要拍经典还是要挖掘和起用新人才行。”

 


《英雄》对于中国电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也有人说,没有新生代“打星”不要紧,可以用高科技代替。不过,自李安《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后,所谓动用了高科技的武侠片如《英雄》等,虽能赢得短暂的市场热度,但难称经典。其后也有一些掺入武侠元素的“帝王将相大制作”,但都落入了一种窠臼,即定位于商业大片的武侠巨制过度追求宏大场面和电脑特效。“没有真功夫”已成为近年来武侠巨制饱受观众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讲不好故事失大局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石川说:全世界都喜欢李小龙,因为他的电影都是真功夫;成龙在电影中加进了幽默搞笑,也获得了成功;现在甄子丹很火,也是因为他“还武侠以真功夫”的理念得到影迷认可。“一味追求好莱坞式的宏大场面和特效制作其实是走进了误区,虽然影片票房能暂时火起来,但不可能长久。”

 

    石川认为,华语武侠片要成功,除了需要有真功夫的“打星”外,更重要的是“讲好故事”。早在“张彻时代”的武侠片就是依靠江湖情仇等故事情节制胜。脍炙人口的《黄飞鸿》系列、《叶问》系列,把武打动作与国家危亡的大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武侠片无论在武打方面,还是在故事叙述以及特效剪辑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华语武侠电影一代怪才徐克

 

    “面临泰国和西方动作片的冲击,我们还是要在创作上多下工夫。”香港导演徐克认为,只有好的故事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另一位香港名导李仁港坦言,尽管“武侠”未必是当今电影的主流,但是在与其他国家的动作片竞争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这是我们的长处,中国武术和泰拳以及西方的搏击有很大的区别,武术有吸引观众的独特魅力。

 

    石川乐观地展望,一些“打星”或许目前暂时“雄霸武林”,但武侠片的市场足够大,会有更多后起之秀冒尖。

 


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题 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