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流行3D转制 成票房利器口碑不佳


除了徐克的《龙门飞甲》,国产片鲜有因3D技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从去年的《画皮2》上映前临时由2D转成3D斩获高票房后,国产电影越来越热衷转成3D上映:去年的《太极1》《太极2》《血滴子》《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再到即将上映的《天机·富春山居图》也不例外。国产电影都要靠转3D赚钱么?记者对此进行调查了解。


  现象:转3D越来越多


  纵观近几年的影市,3D电影绝大部分都是3D和2D版本同时上映,如《阿凡达》《变形金刚3》《龙门飞甲》等;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转3D”却大行其道。像《泰坦尼克号》《画皮2》等,都没有给观众更多的选择机会,只放映3D版。记者也获悉,《画皮2》上映后,全国的3D银幕总数再次暴涨,完全可以满足任何一部3D大片的放映需求。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是,国产电影更热衷于后期“转3D”。就连去年贺岁档上映的卖座影片《十二生肖》和《西游·降魔篇》也都属于此类。而即将上映的《天机·富春山居图》原本去年就要上映,因多种原因一直推至近期。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影片转成了“3D”版本。


  原因:3D版本是票房利器


  国产片热衷转3D,有影评人就说:“现在感觉没3D,就不是什么大片了,这样发展下去,对电影真没好处。”西安某电影发行人李先生告诉记者说,现在很多电影转成3D,其实是从商业角度考虑的。一句话,都是票房惹的祸。“第一大原因是3D电影票价高。以西安的影市计算,每张2D电影票,均价在60元左右,一张3D电影票,价格则在90元以上。观众选择看3D电影,就等于每次为电影贡献多0.5倍的票房;第二是出于电影发行策略。现在内地影院有一半以上都是3D厅,电影转换成3D放映,可增加放映场次,票房自然就高了。”


  记者经多方了解获悉,一般情况来说电影推出3D版,最少能让票房提高二成左右。多了这二成垫底,制片方破纪录的压力就小很多。比如去年的《画皮2》档期很好,前后没有劲敌,即便没有3D也能达到4亿至5亿的票房。再加上3D噱头和票价,很快就破了《让子弹飞》和《唐山大地震》之前创下的纪录。


  分析:好电影不是靠转3D


  国内观众对3D电影的追捧在世界闻名,3D电影市场也早就是进口大片不能忽视的一块“大蛋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好莱坞大部分商业大片都是3D电影,中国商业类型片电影不走3D的道路肯定是死路一条。不过他也表示:“与李安和卡梅隆创造的奇幻世界相比,国内电影人应用3D技术为观众造梦的能力还明显不足。国产电影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追赶好莱坞的3D技术。”


  记者也注意到,除了徐克执导的武侠电影《龙门飞甲》外,国产电影鲜有因3D技术应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前几年的《乐活男孩》《苏乞儿》等打着3D技术先行者旗号的国产电影反响平平:号称“国产首部3D真人武打片”的《苏乞儿》中仅有18分钟的3D制作,被经过《阿凡达》洗礼的中国观众取笑“画蛇添足”;号称“亚洲首部全片3D立体影片”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不仅画面质量黑暗引来差评,票房更是遭遇惨败。而今年目前最卖座的《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国产影片,也都不是“转3D”影片。


  北京一家影视公司的发行人叶先生更是坦陈:“真的希望那些通过转3D来捞票房的国产片方,能把精力放到提高电影的质量上面,真正的好电影不是靠转3D出来的。3D只是个技术,它应该是为影片的质量锦上添花,而不是纯粹被拿来当做噱头,用来赚票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