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独家对话博纳影业总裁于冬↑
编者按: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产业正面临新一轮的大洗牌。
10年国产大片路终结,二三四线市场的崛起,中小成本类型片被更年轻的观众追捧,新导演轻易就刷新了票房纪录……民营大公司、大导演的势力格局,被迅速改变。
时光网近日将推出系列中外电影产业人物的专访报道,希望透过这些行业风云人物,折射出当下整个电影产业的面貌。
时光网特稿 从北影厂发行科的一个实习生,到好莱坞大片商持股、纳斯达克上市的影业总裁,于冬在电影行业闯了20年。同时,这也是中国电影从惨淡低谷到飞速变革的20年。
这个圆脸、说话慢,做事有热情、喜欢听评书的老板,是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第一批毕业生,他熟悉内地电影发行最原始的一套生存法则:包里背着拷贝,走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跟当地的院线或者电影公司喝大酒。陈凯歌曾经说:“你这弄不好叫‘推销员之死’。”
这个电影推销员没死,他抓住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大势,还把自己的影业大厦一步步推向海外。2010年,博纳影业成为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发行过近200部电影,票房曾连续6年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过去3年,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都是出自博纳出品,新闻集团也持股博纳影业。今年,好莱坞六大公司之一福斯也正式确立跟博纳影业达成战略合作。
中国电影市场变化太快,遍地是黄金,也是挫折。14岁博纳,已经是现在存活下来民营影视公司中的老大哥之一。对于市场变化,于冬的嗅觉很敏锐。他承认,在2013年这股突如起来的行业洗牌变局中,像博纳这样的大影业公司,以及一些大导演,会有很大压力。他会直接跟下属检讨:“处在移动互联和新媒体的时代里,我们还固守那套营销方法,已经过时了。”“人家都在找新的类型片题材了,我们还在做翻拍老片的事情,这都太保守了!”
在产业大洗牌的当下,博纳影业的产业布局战略求稳,“只要还在桌上,就有机会胡牌”。于冬认为,博纳仍然要快速完善产业链,在未来2年里,博纳会用各种方法在全国抢占商业地产,建立100家博纳影院。电影制作上,继续跟固定、成熟的合作班底合作,每年出品10部以上的影片。
于冬喜欢念叨自己的理想。他人生的第一个理想是,40岁成为纽交所的座上宾;3年前,他做到了,在美国喜极而泣。
接下来的这10年,他的规划是每年至少拍10部电影。 他的50-60岁,希望是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度过。他希望,那时候的名片上写着:“博纳电影公司创始人、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于冬”。
下一页
谈国际视野:“跟福斯合作跨国警匪大片”
上一页123...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