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彝红》 贵阳站

2016年2月19日 ,中国民族歌剧《彝红》 贵阳站在 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6.02.19

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民族歌剧再现“彝海结盟”

举起结盟酒,豪气冲牛斗

危难担大义,生死誓同仇。

丹心照日月,碧血写春秋。

敢为英雄事,彝人自风流。

这是刘伯承元帅回想当年“彝海结盟”一幕的诗作。1935年,红军长征过凉山,途中发生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礼州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彝海结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让红军重蹈太平天国全军覆没的企图。结盟后彝族人民七天七夜的护送,为红军羸得了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宝贵时间,为红军保存了可贵的有生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到:“我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在长征途中,刘伯承同志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传为佳话”。

“彝海结盟”为中国共产党在复杂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我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形成开创了成功的范例,是党史、军史、革命史和民族团结史上的辉煌篇章。

民族歌剧《彝红》正是为观众再现了著名的彝海结盟的故事。

1935年的“彝海结盟”,在凉山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中国工农红军果基彝民支队”的旗帜。红军北上离开凉山后,果基小叶丹被谋害,为了保护旗帜,实现丈夫对将军的承诺,果基夫人将这面浸染着彝汉人民鲜血的旗帜缝在自己的百褶裙里,四处躲避国民党的追杀。1950年,她亲手把旗帜交给了解放大凉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直到今天,这面凝聚着红军和彝族人民深厚情谊,记载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见证凉山彝民族对中国革命重大贡献的旗帜仍然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暨“彝海结盟”80周年。为了传承“彝海结盟”精神,弘扬红色“中国梦”,凉山歌舞团在2014年决定把“彝海结盟”这段英雄传奇故事以歌剧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于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非凡历史、诠释红色经典、弘扬主旋律的民族歌剧——《彝红》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国彝民族文化艺术史上的第一部歌剧作品,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彝族音乐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

谈及创作初衷,《彝红》策划人、凉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方勇表示:“‘彝海结盟’是一个时代的结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结盟,更是一个梦想追求的结盟。它承载了新中国的梦想,也表达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诉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彝红》反映了彝族人民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的政治追求,表达了彝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情怀。”

刘伯承元帅的女儿刘雁翎书面致信:“我认真观看了你们创作的《彝红》,觉得这是一部歌颂党的民族政策,歌颂革命传统的好剧。因此,我支持这个剧。祝你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宣传正能量的作品。”

强大阵容演绎传奇故事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

珍珠和玛瑙在一起

火把和光明在一起

美酒和歌声在一起

真挚情感引发观众共鸣

云霞飘来大雁飞过

“彝海结盟”写下不朽的颂歌

将领留下的旗帜彝人接过

彝家兄弟珍藏重逢的承诺

红军北上抢渡大渡河

开辟根据地山丹丹花开红似火

天菩萨和红星在旗帜下辉映闪烁

彝人的脚步走进史诗的传说

把红色主题与彝族优美的音乐、舞蹈包括民风民俗结合在一起,用动人的情感故事贯穿其中,《彝红》无论是主题还是审美都具有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独特优势;而在创作上始终强调人的“情怀”——彝汉情、兄弟情、青春爱情,更是《彝红》能够打动观众的最主要原因。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