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由亿欧汽车主办的“预见·科技出行——GIIS 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峰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来自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汽车供应商、科技公司、自动驾驶企业、动力电池企业以及智能出行平台等近30位嘉宾,围绕产业政策、产品变革趋势、车企战略、品牌塑造、供应链创新、投融资新风向等话题,共同探索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其中,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发表了以“从资本市场,看科技出行市场的终局”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
1、出行和智能电动车,应该是继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可能比千亿更大的全球性机会;
2、我们对未来出行的定义是无人驾驶加上出行空间;
3、我们认为有生命的汽车有是两点,一点可以持续的成长,第二点很重要的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它是有缺陷的;
4、特斯拉是一个化学公司或者说是电化学公司,它每一代产品的推出,跟整个电池技术的演进,电池能量密度是密切相关的;
5、自动驾驶才是决定出行革命的下半场的关键。
【黄明明现场演讲实录(有删改)】
作为投资人,是要一直跟着创业者成长的,了解明势的朋友们可能知道我们是一家比较,或者说相当专注于早期的,而且只投科技领域早期的风险投资机构。我们自己强调的是深度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所以我想今天我可能简短的把我们在未来出行,尤其是智能造车这个领域我们的一些思考视角跟在座的各位专家和来宾分享一下。
今天的题目非常好,对我们所有做投资的人来讲,这个是我们都要考虑的大问题。我还非常清楚的记得大概在三年半之前,我跟小米的雷军总,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晚上彻夜长谈,快聊完天的时候雷总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你觉得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手机之后,什么是下一个千亿的机会?说句实话,这个是我们所有的投资机构大家都在每天思考的问题。很坦率的讲,三年半前我没有答案,我反问了雷总,我说你有吗,他说我也不知道,你要做早期投资都要往前拼命想的问题。
过去三年半我们懵懵懂懂的走过来,投了一系列的企业,现在应该说是越来越坚定,我们觉得未来的出行和智能电动车,应该是继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可能比千亿更大的全球性机会。
我们把汽车划成1.0、2.0、3.0时代,每一个时代代表的生产力,背后核心的生产力以及提供的服务,也就是我们讲的生产关系是不同的。过去一百年,工业革命以来,应该说汽车工业是工业革命的集大成者,或者是最高的捷径。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一定是汽车最强的国家,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你的工业尤其是高端制造这个行业。我们看到它的生产关系和用户最后产生的关系是整车加上汽车服务,这是我们过去一百多年发展的格局。
今天我们为什么大家觉得这么热闹,有这么多人跳进来,大家可能隐隐约约看到了2.0时代的到来,3.0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憧憬。2.0时代是数字革命时代以及电力驱动的智能终端,这个是我们对2.0汽车的定义。
如果极端一点看,它的核心生产力是数据驱动的,但是在这里其实从我们跟大量的传统汽车工业的人聊天,包括和博世、德尔福聊天,这里面还是有非常大的工业部分,完整一点讲生产力的核心在2.0时代是数据加上工业,这里面的服务跟之前会有所不同,这是我们自己判断,整车加上智能的服务。
3.0我们不敢讲是终局,但是3.0我们认为会有一个翻天覆地变化。这里面最大的我们认为它的核心生产力到3.0时代就是人工智能,说白了就是人工智能驱使的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这个里面我们对未来出行的定义是无人驾驶加上出行空间。
出行空间怎么解释呢?就是今天如果我们对车的定义是SUV、MPV、乘用车,未来定义是几座车,是跟别人共享的,相当于现在坐飞机的经济舱,还是头等舱,甚至是大的开间,这个是我们对未来出行空间的想象。
这里面我们看到生产关系上面也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认为发展到3.0时代不会再讲整车的售价,或者整车的成本,我们这里面讲的是里程交易加上智能服务,里程交易大家知道车和家最近刚刚跟滴滴宣布成立了合作,他有十几家的合作伙伴,车和家和滴滴在七八个月前就开始谈合作了。
这几个月不是谈双方的股权机构,不是投多少钱,我们花最多时间谈的就是未来的共享出行的汽车应该长成什么样,应该怎么设计,这款车应该是全球第一款专门为共享出行从开始设计的车。我们对这个车期望非常大。它这里面有一个核心概念,我们讲里程交易核心概念叫做每公里的使用成本,这里面我稍微解释一下,一个车的每公里使用成本,就是车的综合成本均摊到每公里上面。第二是车辆的运营成本。第三块最大的是司机的成本。
如果把他们关键指标的模型、成本拆分以后,就非常容易的理解,为什么今天的滴滴也好,优步也好,会不停地面临新出来的竞争者的挑战?它们前两项的成本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是在司机这个成本项上,可以预见的未来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就是说如果滴滴或者优步想要挣钱,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去从司机的成本上克扣挣钱,要不然就用补贴获取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把这个分析清楚以后,现在市场上很多变局和背后的各种力量的角逐就能看得很清楚,王兴一年前就看清楚这个问题了,所以他进入打车的领域。
再就是现有的网约车是严重区域化的模式,在北京拥有绝对的供给和绝对的用户,和在南京或者和在上海没关系,没有任何的把控效应。这是我们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同时做的,从大数据的角度,他在北京的布局对他在南京和上海的布局没有任何影响,背后代表的就是他的地理位置上没有任何的网络效应,这个也是为什么今天那么多人看明白这个问题,对未来车辆的服务、供给和用户产生关系,我们认为理解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大家未来比拼的是每公里的综合运营成本,服务的方式是里程交易加上智能服务。
如果把1.0、2.0和3.0讲清楚了,我们认为未来的演进也是分为三步,电动化、智能化和无人驾驶。我们刚才讲了明势是比较强研究的,我们这帮人都是理工男,我们看项目很少讲情怀,我们投一个公司是因为我们觉得它最后能赢,第一步是能活下来,第二步是能赢。
我们看很多项目是先用理工男的方式,看一下数学问题或者物理问题。如果我们进入到电动化这个时代,看背后大的能源转换效率,电动汽车已经超过了燃油车,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传统企业出来的人,应该知道由于传统发动机的设计原理和变速箱复杂结构,自然造成了他从发动机到最后动力转换上面的效率是极低的,今天做的世界上最好的德国公司和日本公司,它们做出来的能源转换效率也远远低于普通的电机厂能够做的能源转换效率。所以这个是一个物理和化学问题,这跟情怀,这跟相不相信未来,相不相信科技没关系,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的问题。
大家会看到说传统的燃油车的转化效率那么低,这里面很核心的瓶颈是在能源储存的环节,我们知道储存汽油是最简单的物理问题,做一个油箱就可以了,电池的储能是整个电动车产业环节的最关键的核心瓶颈。有些中国企业家愿意讲的走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画一个梦想的大饼,我们看特斯拉很简单,就是一个化学公司或者说是电化学公司,它把这个想明白了以后,它每一代产品的推出,跟整个电池技术的演进,电池能量密度是密切相关的。这块容我稍微讲一点技术上的细节。因为我们现在觉得投资人平常老说忽悠,我们也给大家看看我们做的简单研究。
其实电池材料很简单,无非就是正极和负极,加上一些电解液和隔膜,电解液非常重要,电池密度由它决定。充放电的速度是由负极材料加电解质决定的。今天整个汽车行业比较主流的三元锂电,三元锂电里面的三元是镍、钴、锰,三个材料的匹配。这里面镍这个元素是最重要的,它的含量决定了整个电池含量的密度,很不幸的是,镍这个元素又是个非常不听话的元素,它的比例一高,易燃性就开始了,现在做的最好的公司特斯拉做到8:1:1,中国的公司做的是6:2:2,最近两年有的公司可能把这个提的更高,提到9:0.5:0.5,那个时候可以达到我们认为的电池密度的每公里三百瓦时。
负极材料就不多说了,今天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是碳硅的复合材料增加充放电的速度,这块相对来说是可做的事情。一个是每公斤三百瓦时,一个是每瓦时一美元的成本,这两个没有达成之前,今天所有的电动车,要么就严重依靠政府补贴,要么你就只能去做像特斯拉这样五十万成本以上的车。另外,今天出来的车,如果里程数低于三百,甚至低于四百,基本在用户体验上完全没法和燃油车匹配。
大家可能会说明势资本是早期基金,你的钱要多一点,是不是就会撒一批,因为都是很优秀的企业家。其实真不是,如果我们今天的盘再大一点,会把更多的钱投到车和家,把这个问题看清楚了以后,市场上可选的车型真的没有那么多。
我特别认同李想的讲法,千万千万不要跟终端用户讲情怀,或者是千万千万不要把消费者当傻瓜,消费者不要说买一个二三十万的东西,买一个大几千块钱的手机,他都是会做自己精细比较的,买一个几十万的东西,因为你是纯电的,指望他因为你有很好的人机交互体验,他就会去买一个从性价比、功能、体验,远远低于燃油车的车,这真的是很多创业者自己的YY,包括投资人也是特别有意思的群体,我们单个每个人的智商高于普通人的平均数,但是加一起经常做的决定连一个最傻叉的街头人都不如。过去几年各种风投,各种单车,各种充电宝的风投,都无数的体现了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想清楚,非常好做后续的定义。
我们刚才讲智能化的时代一个核心的定义,什么叫智能?我们觉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说所谓的智能化是指它有生命力,智能的汽车是有生命力的汽车,我们认为有生命力非常简单,这个车会成长和演进,我们知道传统的车从出厂那刻起,价值就跌了将近20%,持续的下跌,因为不会再变了。特斯拉现在大概升级至少有十二次到十六次,我们认为有生命的汽车有是两点,一点可以持续的成长,第二点很重要的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它是有缺陷的。这是决定了在造车领域的后半程,新造车势力和传统造车势力在认知上的非常大的不同。
特斯拉刚出来的时候跟苹果刚出来的时候一样,所有懂车的人都说这个车造的太烂了,确实很烂。大家回想一下苹果刚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说苹果手机太烂了,连最简单的打电话、通讯录、手机发热功能都做不好。但是什么是有生命的呢?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是有缺陷的,有缺陷的就是有生命力的很重要标准,但是它可以持续的成长,我们认为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定义。
拿苹果举例,当年做的最好的手机一定不是苹果,比它好的太多的70%市占率是诺基亚,诺基亚也做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诺基亚也做了自己的触屏,诺基亚也能下载音乐。这是他对智能的理解,你不就是有触屏吗?你不就是能登录互联网吗?你不就是能下载音乐吗?我把这些都做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不用我多说,我们认为苹果是有几个里程碑的,在它的OTA平台上面发展。核心的一点是在2011年IOS5、也就是iPhone4发布的时候,正好也是乔老爷子去世的那一年,这款是向他致敬的一款最核心的里程碑,也是彻底拉开了和其他品牌手机的差距,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功能就是OTA在线的下载和升级,让这款手机变成了有生命力的手机。
回到特斯拉,到今天我们为什么认为特斯拉依然是世界上唯一能叫得上智能汽车的一款汽车?很简单,它支持OTA,OTA的智能升级。这点又是我们刚才讲的认知上的巨大不同,我们跟欧洲传统车厂的老牌奔驰、宝马的人聊,他说你们这帮做互联网的人简直疯了,汽车这么涉及到生命安全和车规,上百年的工业体系发展出来的严谨产品,你们竟然敢通过随随便便的在线就把系统给升级了,它的升级可不是简单的一个系统的升级,包括动力系统的升级都是通过OTA做成的。新造车势力的人觉得你们这帮人才是疯了,你做一个智能的产品,你连在线升级都做不到,你叫什么智能产品。
第三点就是自动驾驶,我们认为自动驾驶才是决定出行革命的下半场关键性的东西。原来记住TCO公式的话,想明白这一点。我们五年前不明白,看到优步五年前开始横扫全球的时候,他把卡耐基大学的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几乎一半都已经挖空了,我相信卡兰尼克是非常有远见的企业家,他已经意识到了,如果不能在自动驾驶方面抢先推出,优步在上半局的胜利会变得没有意义。
最后,分享一下我们对新智能汽车的布局。车和家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看到的所有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一系列相关公司。从电池刚才讲的隔膜加工投了日本的团队,自动驾驶我们有易航,正在进行它的下一轮融资,发展的非常快。还有清行。我们的判断是自动驾驶到今天为止还觉得激光雷达依然是它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其实在这个领域说白了有机械式的、固态式的、项目共振的,我们投了大概有三家。这是机械式的搭建激光雷达,再往下走是车载芯片,我们投了裕太车通,布局它就是因为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他说你先别扯什么车联网安全了,车联网的数据传输今天还是基于走线的,未来车的数据我们都知道,国家各种传感器或者今天车辆数据是几百倍,上千倍,现在的走线这么没办法支持,你到前面屏幕看的时候,传输的图像和数据已经有很明显的滞后感觉。这个是高通出来的,原来做全球市占率最高的Wifi芯片的团队,下面要做的是车载的以太网芯片。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看到过去的三十年科技行业的发展,每一个十年我们看到都有一批千亿级别的机会,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认为在下面五到十年一定会有千亿甚至更高级别的公司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