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精确概率(imprecise probability),哲学-哲学-逻辑学-逻辑,一种概率形式,其允许概率以非精确数值的形式呈现。特别适用于描述已知信息稀少、模糊或互相冲突的情形。特别适用于描述已知信息稀少、模糊或互相冲突的情形。这一概念直接诞生于人们对精确概率的批判中(英国数学家G.布尔曾就此批判了P.-S.拉普拉斯的工作),因为人们并不能对每一个事件给出一个具体的概率,特别是在信息和数据很少的情况下。最常见的非精确概率是使用区间形式的概率,通过加入上期望值和下期望值来为概率划定一个范围。 非精确概率的实质使用历史非常漫长,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布尔,他在《思维规律》[注]一书中就曾提出过这一概念,其目的是为了调和概率和逻辑理论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自20世纪,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P.沃利[注](他的《非精确概率的统计推理》[注]一书正是“非精确概率”一词诞生的源头)和K.维彻斯伯格[注](他一般化了柯尔莫果洛夫的概率论公理)。 除了概率论之外,非精确概率理论还可以应用于绍凯积分和博弈论中。此外它还可以被看作信念函数,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