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句义(sixteen categories),哲学-哲学-逻辑学-印度逻辑史,古代印度正理派建构学说的十六个要素。又称十六谛、十六范畴。印度正理派创始人足目以十六句义组织构建的《正理经》,成为古印度正理派的经典。涵括宗教信仰、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等方面的内容,尤以认识论和逻辑学为重。正理派以认识其中的真理证得至高的幸福,以依次断灭虚妄、过失、行为、生、苦的认识,获得最终的解脱。十六句义包括:①量[注]:认识事物或获得真知的方法,亦指所获得的真知本身,有现量、比量、譬喻量、声量四种。②所量[注]:认识对象,有我(灵魂)、身(身体)、根(感觉器官)、境(感觉对象)、觉(悟得或所悟)、意、动(活动或行为)、失(过失)、生(再生或轮回)、果(果报)、苦(苦恼)、解脱十二种。前六种为描绘宇宙及生物的范畴;后六种为描绘人生历程的范畴。③疑惑[注]:未能把握事物性质上的差别而产生的思虑。产生的原因有:源于对不同对象共有属性的认识,此由对二者共同性质不能把握所导致,如驴马不分;源于对某一对象特有属性的认识;由于矛盾的见解;由于感知的不确定甚至未感知,例如对远方暗处一物是人还是木桩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