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实条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 sentence)亦称"反事实条件命题"。一种内容特殊的条件句:其前件是一个与确知的事实相违背、因而其真值总为假的语句。例如:"如果当年诸葛亮不派马逻去守街亭,那么,诸葛亮就不会挥泪斩马谬。"其前件(以及后件)所断定的内容明显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是假的,但其前后件之间又确实存在一种条件关系:如果其前件成立,其后件也就必然成立。这样的条件句就是一个反事实条件句。由于反事实条件句的前件总是假的,用真值表方法去判定,前件为假的蕴涵式总是真的,这就必然推出一切反事实条件句都是真的,而这显然是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的。因此,把反事实条件句中的"如果……那么"(或"假如……那么")解释为实质蕴涵是不适宜的,即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是不同的,前者不能表示为后者。同样,反事实条件句的上述逻辑特点,也决定了它不能表示为严格蕴涵与形式蕴涵。由于现有的逻辑手段无法确切地表示和处理反事实条件句,为此,在齐硕姆于1946年最早提出反事实条件句问题之后,哥德曼、冯·赖特、刘易斯等人分别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1973年,路易斯(D.K.Lewis)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