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际经》是初唐、中唐之际流行之道教经典。其内容旨在教化三乘以导入一乘,并说一切诸法之根本为非因非果之道性。《本际经》又称《本际》,唐·玄嶷《甄正论》卷下云:“至如《本际》五卷,乃是隋道士刘进喜造,道士李仲卿续成十卷。并模写佛经潜偷罪福,搆架因果参乱佛法。”《太玄真一本际经》十卷本,是在唐初最后形成的。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际"词源为古代印度与原始佛教同时代的外道思想流派解释世界本源的哲学范畴。"本际"虽在汉译佛典中也间有使用,但在大乘经典中,才被赋予形上学的内涵,逐渐突出其"本体"色彩。"本际"又曾经是道教与中国佛教哲学的范畴之一。道教学者借"本际"一词的多义性,探讨"道体"与"道性"的本体之究竟和本源之起始,诠释"道"与"自然"在重玄学语境中的内涵和外延。 在大乘佛教中,”本际“一词有了形而上学的意义,逐渐突出其本体色彩。 《本际经》最大的特点即是每一卷均引用大量佛教法义,此十卷各有想要传达的主题。若一眼看去,编造者信手拈来的佛法义理,足见撰者对佛典和道教都具有相当的熟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