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悖论是有关数学的悖论,主要发生在数学研究中。按照广义的悖论定义,所有数学规范中发生的无法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在新的数学规范中得到解决。历史在古希腊时代,克里特岛的哲学家埃庇米尼得斯(约公元前6世纪)发现的"说谎者悖论"可以算作人们最早发现的悖论。公元前4世纪的欧布里德将其修改为"强化了的说谎者悖论"。在此基础上,人们构造了一个与之等价的"永恒的说谎者悖论"。埃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芝诺(约490B.C.-430B.C.)提出的有关运动的四个悖论(二分法悖论、阿基里斯追龟悖论、飞矢不动悖论与运动场悖论)尤为著名,至今仍余波未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许多悖论思想,如战国时期逻辑学家惠施(约370B.C.-318B.C.)的"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篇》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韩非子》中记载的有关矛与盾的悖论思想等,这些悖论式的命题,表面上看起来很荒谬,实际上却潜伏着某些辩证的思想内容。在近代,著名的悖论有伽利略悖论、贝克莱悖论、康德的二律背反、集合论悖论等。在现代,则有光速悖论、双生子佯谬、EPR悖论、整体性悖论等。这些悖论从逻辑上看来都是一些思维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