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化劳动(objectified labour),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重要著作和概念〕-对象化劳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区分的私有财产条件下劳动的二重特征之一。另外一个特征是异化劳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马克思用异化劳动概念来批判私有财产基础上的现代市民社会,同时在劳动的对象化过程中初步发现了现实历史发展的秘密,因而在人本主义异化逻辑的层面上开启了对社会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思想之旅。对象化是L.费尔巴哈批判G.W.F.黑格尔的一个核心概念。不满于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中的神秘主义特征,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是一种非对象性的非存在,真正的存在应该是一种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在读到费尔巴哈《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之后,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过多关注自然,而过少关注政治,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