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不可教(virtue is unteachable),哲学-哲学-伦理学-西方伦理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反对智者派的道德教育而提出的一个元伦理学问题。智者们是传授德性技能的教师,以此为业且收取学费,他们自然秉持“德性是可教的”,而且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听了我的课之后,你走时肯定比来时变得更好”。智者们的这种宣称更像是揽生意的广告,却也涉及一个道德哲学的根本问题:德性究竟是否是可教的?柏拉图在《普罗泰戈拉》和《美诺》中都重点探讨了这一问题。在前一篇对话中,苏格拉底通过有德之人无法将德性教授给自己的孩子这一事实,暗示了德性不可教。然而,苏格拉底秉持“德性即知识”的信念与智者“德性可教”的观点在逻辑上有相通之处,德性不可教的主张并未得到真正明确的论证,甚至说,根本无法被证成。因为既然“德性即知识”,而知识可教可学,德性当然就是可教可学的。于是在《美诺》中,柏拉图试图放弃“德性即知识”的信念,以彻底与智者决裂。然而,该对话通过“灵魂回忆说”,指出德性的普遍本质存在于不朽灵魂中的著名结论,仍然与“德性即知识”有逻辑上的相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