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达尔文主义也叫中性学说,一种不同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分子进化学说。20 世纪60 年代,日本的木村资生、美国的金斯和朱克斯提出的电性学说,用核酸中核苷酸对或者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置换来说明生物的进化机制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认为,在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这些置换大部分不影响核酸或蛋白质的功能,因此也就不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特征和功能,所以它对自然选择是中性的,即在生物的生存斗争中,对生物的生存无利无害。关于生物进化的机制,非达尔文主义认为中性突变是通过随机婚配在群体中的随机固定和积累而形成的。由于核酸分子的大部分是中性的,环境的选择对它不起作用。通过在群体中的随机婚配,发生的基因突变大部分消失,仅有小部分固定下来,使基因型发生改变,逐渐产生了种群分化;生物进化的速率由核苷酸的中性突变的速率所决定,与环境变化的快慢和生物世代的长短无关;分子突变是偶然的,这些突变通过随机婚配在群体中的固定也是偶然的。同时由于生物的进化主要是中性突变引起的,中性突变与自然选择无关因而生物进化的方向也与选择作用无关,非达尔文主义表现了与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对立与差异,也反映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