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非自觉性是主体不抱有明确目的在不经意间与对象相遇和未经有意识的理智活动而直观形象的性质。德国康德提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说,认为审美没有特定目的,与概念、功利无关,已触及审美非自觉性。奥地利弗洛伊德把这种非自觉性归结为一种本能性的“无意识”,认为审美和艺术活动是在本能驱使下进行的一种非自觉、非理性、无意识的直觉活动。他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审美非自觉性发端于审美直觉性,是审美中个人主观的不随意性、非功利性和形象思维的非概念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无明确目的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时表现于不期然地与对象相遇.引起无意注意,在不经意的感觉、知觉中形成初级的美感或审美快感;有时表现在不随意、不自觉的无意联想和想象中,任凭自己自发,自由的联想、想象,感受对象的美。这种非自觉性常是人的一种爱美的本能。当主体在审美中不期然与对象相遇时.原有的审美意识、心理积淀、动力定型、思维定势等,便在不自觉中与对象相互作用,并与当前的审美心理活动相互渗透,未经理性思考使形成不同程度的美感。审美的非自觉中蕴含着往昔的自觉,在对象强刺激下还可以转化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