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劳动(directly labour to earn a living),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重要著作和概念〕-谋生劳动,用来描述私有财产条件下社会交往的异化形式的具体表现。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使用的概念,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有紧密联系,同时又具有雇佣劳动的含义。在书中,马克思这样描述谋生劳动:“交换关系的前提是劳动成为直接谋生的劳动”,“生产越是多方面的,就是说,一方面,需要越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生产者完成的制品越是单方面的,他的劳动就越是陷入谋生的劳动的范畴,直到最后他的劳动的意义仅仅归于谋生的劳动并成为完全偶然的和非本质的。”在马克思看来,在谋生劳动中异化劳动达到了自己的顶点,其中包含了劳动对劳动主体的异化,劳动对劳动对象的异化,社会需要对工人来说是一种异化的强制,对工人来说,他活着只是为了谋取生活资料等内涵。由于学界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顺序上仍存在不同意见,因而,对于谋生劳动和异化劳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