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伦理(religious ethic),哲学-哲学-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宗教团体对宗教信仰者的道德要求,是宗教定位人与信仰对象关系、处理人与人关系、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宗教戒律是宗教伦理的集中体现。宗教伦理在某些道德要求上比世俗伦理更加严格。比如,佛教有“细微戒”和“作持戒”,不仅伦理规范非常细致,而且反对不积极行善的做法。此外,宗教伦理有明显的动机论倾向。宗教伦理是社会道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协调宗教内部关系以及宗教与社会关系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宗教信仰具有终极关怀特点,所以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理念并不完全吻合,两者在社会生活中也曾发生过冲突。信仰是宗教伦理的前提,宗教伦理必须服从信仰的要求,而信仰不一定遵循人伦规范。因此,宗教伦理具有超越性。①宗教伦理具有超越人伦的内容。如有神论宗教认为神知晓世间的一切,要求信仰者遵循道德规范,具备绝对的虔诚;又如求善(人伦的善)并非宗教的根本目的。小乘佛教认为行善只是“世间法”,佛教追求的终极解脱是“出世间法”。基督教主张“因信称义”。有神论宗教将对神的信仰规范放在人的社会行为规范之上。②宗教伦理具有违背人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