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good and evil),哲学-哲学-伦理学-伦理学原理,伦理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用于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善是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肯定评价,恶是对违背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否定评价。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奏议·大有》中有“君子以遏恶扬善”之语,意为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应制止不道德的行为,发扬道德行为。在希腊语和拉丁文中,善从勇敢一词变化而来,恶从懦弱引申而来。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在中国伦理学思想史上,关于善恶的起源往往是和人性问题的论述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善恶标准上,则又与义利之争有密切关系。孔子、孟子等认为,善恶的标准主要以是否符合义为标准,主要看它是有利还是有害。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从理性思维和灵魂中引申出道德,把知识和理念作为善。亚里士多德从人们经验中探索善恶起源,并以是否合乎最好的和最完全的德行的活动作为善恶标准。中世纪的宗教伦理学通常把善解释为上帝意志的表现,以是否信仰上帝作为善恶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