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体(thesis),哲学-哲学-逻辑学-印度逻辑史,汉传因明特有术语,论证中的论题或论辩中任意一方所持的主张。又称总宗、宗支、所立。不见于古印度逻辑文献,亦不见于藏传因明典籍。现有文献中,最早见于文轨的《庄严疏》,后见于窥基的《因明大疏》。可见,该术语当为奘门弟子所创,为汉传因明所独有。在唐疏中,与“宗依”一同出现,相互区别。从结构上看,二者只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不复杂。然文轨、窥基等还赋予了一些别的内涵,如因明立宗原则、宗依间的不相离性等。今人多依窥基之说,连同宗依一并考察,详情如下。两个宗依联结起来即构成一个宗,为与宗依相区别,称为宗体。如言“声无常”,“声”“无常”皆为宗依,二者联结即成宗体“声无常”。单独看,宗体相当于逻辑中的命题,宗依相当于命题中的词项;于论式中看,宗体相当于论题,宗依则为论题中的主、谓项。然而,因明对宗体比逻辑对论题有更严格的要求,这突出体现在因明对立宗的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