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罗马字原本是19世纪时由基督教长老教会在福建厦门所创造并推行的,因此后来被外界称为教会罗马字。但是教会罗马字经过发展,使用者不仅包括了福建和台湾的闽南语人士,也有人用之来书写以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客家话和台湾少数民族语言,因此,教会罗马字已经不限于教会和闽南语。由于是历史最悠久、最普遍被使用的台湾话罗马拼音系统,近年来亦被称作台语罗马字。在中国大陆,这套方案主要在学界用于与闽南方言拼音方案作对照。此时,教会罗马字常被称作甘为霖方案或《厦门音新字典》方案。根据张学谦(nd)的说法,“白话字”这个词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要区别三种不同的汉语书写方式。第一种是采用文言的汉诗、汉文当作主要工具的书写方式,过去的闽台口语将这种方式称之为“孔子字”。第二种则是采用官话的白话文书写方式,被称之为“唐人字”。第三种则是漳泉人士日常使用的白话,因为这种书写系统既不是高深的汉文,也不是非母语的官话,而是记录日常生活的口语语言,所以叫做“白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