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钵又称覆钵丘,印度窣堵坡塔的中心是覆钵丘,原于印度古坟冢形式,作半球形,最初是在丘中珍藏佛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高大纪念性建筑,是佛教圣象征和最流行的佛教建筑,窣堵坡塔是由台座、覆钵、宝匣、相轮和围拱构成,覆钵是其基本特征。圆柱形塔身,在犍陀罗供养塔中,基坐之上加了这一段,增高了覆钵的位置。其柱上刻装饰图案。这里已用作刻佛经。印度窣堵坡围拱固有雕刻佛教内容的传统。又称覆钵式塔,是藏传佛教的塔,主要流传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中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直接来源于印度的窣堵坡。覆钵式塔的造型与印度的窣堵坡的基本相同。覆钵式塔的造型在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中就又出现,早期流入中国西藏,再从西藏流传至其他地区。随着窣堵坡在中国逐步演化为中国的宝塔,印度的窣堵坡也在不断演化,并在元代随着喇嘛教的兴盛,再一次传入中土,并开始大量在汉民族地区出现。覆钵式塔是一重实心的建筑,供崇拜之用。被用作舍利塔,还可做僧人的墓塔。其形体大小不一,全国现存最大的覆钵式塔是建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白塔。除此以外还有北海公园的永安寺白塔。而香泥小塔也都是喇嘛塔的式样。覆钵式塔的基本结构相同,有八种不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