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生论是为达尔文晚年所提出的用来说明获得性状能遗传的一个理论。认为生物体各部分的细胞都带有特定的自身繁殖的粒子,称为"微芽"或"泛子"。这种粒子可由各系统集中于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使它们呈现亲代的特征。环境的改变可使"微芽"或"泛子"的性质发生变化,因而亲代的获得性状可传给子代。但"微芽"或"泛子"的存在,未得到科学上的证明。背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问世,9年后,他提出了一个称为泛生论的遗传假说,认为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产生微芽,循环系统把微芽送到精子、卵子里去,从而传给下一代,微芽使下一代表现上一代的性状。显然,那时,达尔文完全没有注意到孟德尔已于1866发表的那篇重要的豌豆论文 。理论概述 分布 每一种器官,每一种细胞都能产生一种极其细小的颗粒"微芽"决定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即心脏能产生心脏微芽,眼睛能产生眼睛微芽,等等。这些微芽能在体内各部分传输,所以所有的细胞,包括精子和卵,也都含有所有种类的微芽。由于体细胞也含有整套的微芽,所以无性繁殖和再生能够发生。 遗传与性状 父母的生殖细胞收集了所有种类的微芽,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