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场景,那就是当有人发生意外昏迷,急救人员赶过来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一手手指撑开昏迷者的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拿一个专用的小手电筒往眼睛中照射。
救护人员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他们这是在判定昏迷者是否已经死亡。在医学界,死亡判定主要有三个标准,分别为呼吸,心跳和瞳孔。其中,呼吸和心跳很容易理解,这基本属于常识范畴,但是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瞳孔呢?那是因为仅凭呼吸和心跳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死亡,其实是一件非常鲁莽的决断。其实,很多人在受重伤之后,尤其是在休克之后,呼吸和心跳(或者脉搏)是十分微弱的,微弱到让很多人感觉不到,从而将重伤者误判为死亡。
为此,医学当中还将瞳孔纳入死亡判定的检验标准当中来,以减少死亡判定的误差。一般情况下,人在死亡之后,瞳孔是会散大而且固定的,即不会对外界的光线强弱变化产生反应,而活人,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没意识,都会对有反应。即便昏迷的人,对外界的光线都是有反应的,并且能够保持瞳孔的正常大小,并在不同光线照射的情况下会不同程度地收缩,等到光线消失又会恢复正常。
是不是很神奇,人在昏迷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对外界作出反应。这里,就为大家揭示其中的奥秘。
首先,我们需要对眼睛的结构作一定的了解。一般情况下,一只眼睛对外暴露的表面可以分为3个部分,白色的巩膜,褐色的虹膜,还有就是虹膜中央的黑色的瞳孔。
对着镜子仔细的看看我们的眼睛,最明显的是白色的巩膜,褐色的虹膜,以及虹膜中央黑色的瞳孔。实际上在白色的巩膜表面还有透明的结膜,在虹膜和瞳孔外还有透明的角膜。不过,这些和瞳孔散大没啥关系。
(如图:红色的一圈是虹膜,蓝色的圆环表示瞳孔)
在我们看不到的褐色虹膜内,其实瞳孔周围还围绕着一圈肌肉,叫做瞳孔括约肌。瞳孔括约肌是人体内部大量存在的括约肌的一种,而括约肌其实也就是某些管腔壁的一种环形肌肉,常见于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比如在胃的出口处的幽门括约肌,在膀胱的出口处有膀胱括约肌,在肛门处有肛门括约肌。这些括约肌的作用通常是起到一扇门的作用,该放东西出去的时候就放松,把东西放出去,不该放行的时候就像扎口袋的绳子一样收紧。
瞳孔括约肌作为括约肌的一种,当然也是起到把关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收缩来缩小瞳孔,减少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睛。不过,和其他括约肌不同的是,正常状态下瞳孔括约肌是不会像上面那几个括约肌一样完全把通道封闭掉。
和瞳孔括约肌相对应的还有一组围绕着瞳孔放射状的排列在虹膜里的肌肉,叫做:瞳孔开大肌。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开大瞳孔,放进来更多的光。
(如图:图中蓝色圆圈表示瞳孔)
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这一对好肌友是一起运动的,环形的瞳孔括约肌可以收缩,从而把瞳孔开大肌拉长,瞳孔开大肌也可以收缩把瞳孔括约肌平铺开。这样互相运动就实现了瞳孔的放大和收缩。这一对肌肉是受到不同的神经控制的,但是这些神经都属于副交感神经,即不受人主观意识控制,就像人的心跳一样,你不能控制你的心脏什么时候该跳,什么时候不该跳,也不能控制你的心脏一分钟跳多少次,所以只要人有一口气在,肌肉就会在这些神经的控制下保持一定的力量,并且只有在人死亡之后,这些神经才会失去作用,肌肉也会因为失去了这些神经的支配从而放松下来,外在表现就是瞳孔散大。其实,因为副交感神经在人时候不起作用而导致的肌肉松弛死亡现象还有很多,比如肢体变的特别软,各个关节很容易弯曲,面部松弛,尿道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可导致大小便失禁、精液外溢等等。
不过,其实用瞳孔散大作为死亡判定的标准也不是非常靠谱,因为一般情况下,人在死亡之后的散大程度也不是非常显著,也就几毫米的样子。同时,瞳孔散大并不是只有在人死亡情况下才会发生,当人中枢损害、青光眼、颠茄类药物中毒时,另外还可以使用滴眼药水使瞳孔扩大,如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当然,有瞳孔异常散大情况就有瞳孔异常缩小情况,这种情况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另外,还可以使用滴眼药水使瞳孔缩小,如乙酰胆碱、毛果芸香碱、麦角胺等。瞳孔在人死后保持异常缩小主要是因为这些药物会导致控制瞳孔收缩的肌肉持续处在收缩状态,而严重的痉挛在死亡之后仍然没有缓解,就保存下来了。
总之,在尸检的时候,瞳孔的大小是一项常规测量项目,不过世事无绝对,具体情况还得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