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全名国内生产总值,其实光看这名字就知道这统计的是一个国家境内的生产总值。不过,现在GDP这一概念也被拓展到了地区级别经济体,并不单指国家级经济体,比如上海GDP,北京GDP等等。
GDP虽然是一个国际统一的概念,但是GDP的统计方式却完全不一样,不仅全球各个国家/地区不一样,就连同一个国家/地区也会在不同时期变更自己的统计方式。这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2017年印度就修改了自己国家的GDP统计方式,将牛粪当成有机肥统计进了GDP,然后GDP涨了不少。2019年,越南也修改了自己的GDP统计方式,然后GDP暴涨了25%。其实,在产业上也是,比如风俗产业在中国是违法的,中国GDP是不可能将自己境内的风俗交易统计到GDP内的,但是风俗产业在日本又是合法的,还会依法纳税,所以日本的GDP中是包含日本的风俗产业产值的,据说大概占到日本GDP的1%左右。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这世界GDP统计方式最奇葩的应该还属于台湾,据说台湾的GDP统计方式是这样子的,他们不仅将台湾本土的GDP统计在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GDP),甚至还将大陆台商企业的产值也统计了进来。比如说,台湾企业鸿海富士康每年的产值约3万亿台币,这些生产大多都是在中国大陆进行的,雇佣的员工也都是大陆人,涉及台湾的也就富士康这家公司还有少数的高管,但是台湾GDP却完全将这3万亿台币的产值全部统计了进去。对于这种统计方式,有人解释说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GNP,但其实连GNP都不会这么统计。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台湾统计的是中华民国的GDP,而不是台湾省的GDP,这还可以理解。
根据台湾媒体的调查,台湾政府的这种统计方式是在2005年陈水扁当政的时候确立的。本来,在传统的GDP方式当中,如果自己的企业在境外获利而这些钱又会汇回本土,那就可以统计到GDP当中。不过,在2005年陈水扁当政数年之后,因为这种方式统计的GDP数字实在难看,于是他就将这种“现金制”方式修改成立“IMF权责制”,修改后的统计方式只对企业的企业帐进行确认即可,也就是只要你企业帐号上发生了资金变动台湾政府就将结果统计进来。
这种统计方式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均GDP和人均所得完全不对等。在1999年的时候,台湾地区人均GDP是刚过10000美元,到了20年后的2018年,台湾的人均GDP达到了25000美元,20年成长2.5倍,这本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可是,台湾人可并不这么看,2018年台湾有些中年职业人发现,他们公司新来的员工新来的应届毕业大学生的起薪,还没有20年前他参加工作的时候,毕业生的起薪工资高。也就是说,这20年来,台湾的GDP成长了2.5倍,但台湾人的人均所得甚至可能比20年前还有所减低,这绝对是个诡异的状况。
对于台湾的这种GDP统计方式,不仅中国大陆吐槽,连许多台湾人自己都看不过去。台湾的非凡新闻就曾对此做过一期的专题报道,狠狠地吐槽了一下台湾当局,但是台湾当局根本不加理会,只要自家的GDP数据亮眼就好了,谁又会去管GDP中的那些水分呢?蓝营不会管,绿营也不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