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是以美国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者构造的关于科学知识结构的“演绎的两种语言模型”。该模型将科学语言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层次:“被人们假定为可以完全理解的观察语言”和“是这个网络体的理论语言。”(《卡尔纳普思想自述》)观察语言亦称“基础语言”,包括观察名词和观察陈述(又称观察命题或观察语句)。观察名词是表示或指称可直接观察或测量的对象或过程以及这些对象的可观察属性和关系的语词。如“白的”、“雪”、“气温”、“体积”等。它们“必须是不涉及抽象的实体,而仅涉及可观察的对象或事件”(同上)。观察陈述是用观察名词作谓词的陈述。如“这朵花是白色的。…‘今天的天气晴朗。…这张报纸在放大镜下字体变大了。”观察陈述都是对个别对象的性质、状态的陈述,因而所表达的知识都是经验知识或经验事实。理论语言是由理论名词和理论陈述所构成的语言。理论名词是表示不可直接观察的对象、事件或事件之间关系的名词。如“天体演化”、“中子”、“电磁场”、“正比”、“反比”等。理论陈述是以理论名词作谓词的陈述(其中也可以夹杂观察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