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我同一(the identity of brahman and atman),哲学-哲学-东方哲学史-印度哲学史,古印度婆罗门教哲学中的核心观念。最初产生在一些奥义书中,后来成为吠檀多派中的主要哲学思想。印度后世流行的印度教也将其作为理论基础。奥义书是较早提出明确哲学理论的一批古印度宗教哲学文献。其中的主流哲学思想论述的主要内容就是“梵”与“我”(音译为阿特曼)的关系问题。所谓“梵”指一切事物的本体,宇宙的最高实在。所谓“我”通常指生命现象中的主体或灵魂。奥义书中的许多思想家认为,“梵”是一种最高的实在,它不具有任何具体的属性,对“梵”不能用一般的概念范畴下一确切的定义。如果一定要问“梵”是什么,那就只能从各种否定中去理解和体悟它。在奥义书中,一些思想家也把“梵”描述为最高的神,认为他是世间事物的根本因或创造者。“我”这一概念在梵语中有多种含义,如自我、呼吸、本性、整个身体、人生命的最高本体等等。在奥义书中,这一词一般是在两种意义上来使用:“我”的一种意义是指自我(个我),即是在作为人的身体诸器官的主体或人生命活动的中心这种意义上来使用的,也就是所谓“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