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糖,健康者小肠中不被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又称抗酶解淀粉、难消化淀粉。这一概念由英国生理学家H.恩格利斯特(Hans Englyst)提出。1993年欧洲抗性淀粉研究协会将其定义为“健康者小肠中不被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可以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用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再用淀粉酶水解方法提纯抗性淀粉。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但2小时后可到达结肠并被结肠中的微生物菌群发酵,继而发挥有益的生理作用的淀粉,是不被健康人体小肠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能够增加饱腹感、降低食欲、减少热量的摄入、可以减少脂肪组织中CD11(一种细胞表面标志物,存在于白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分子,作为细胞传导作用中的受体或配体,通常为蛋白质分子,在免疫系统和细胞辨识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表达,从而降低脂肪组织的重量,提高胰岛素抗性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研究发现,在5~15克范围内的抗性淀粉对于增强餐后饱腹感最有效,含少量抗性淀粉的食物比含高量抗性淀粉的食物,更加能够使人体产生餐后的饱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