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性之学(talent and character, theory of),哲学-哲学-中国哲学史-魏晋南北朝哲学,中国汉魏之际品评人物的标准和原则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有刘劭、钟会、傅嘏、王广、李丰等。所谓“才”一般是指人的才能,而“性”大体是指与才能相应的内在品质,尤其是道德品质。晋人袁准的《才性论》说:“性言其质,才名其用。”东汉选取官吏,采取地方察举和朝廷征辟的方式,很重视人物的品评鉴别。起初只是评论具体人物的高下。到东汉末年,社会变乱,评论人物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如许劭评论曹操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传》),仍依“德性”论人;曹操选人则恃重才能,主张“唯才是举”。这种变化促使思想界由对具体人物的品评,进入对人才标准问题的讨论。汉魏之际讨论人才标准问题的著作,据史书记载有多种,现仅存刘劭的《人物志》一种。《人物志》大体上反映了汉魏之际政治与学术思想的变迁。它在人物品评的基础上,提出了才性问题。刘劭十分重视人的才能,他把人分为“圣人”“兼材”“偏材”等,又把人物分为12流品(类型),提出了人的才能出于性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