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言量(reliable authority),哲学-哲学-东方哲学史-印度哲学史,印度古代哲学中涉及认识论方面的术语,指从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的言说中所获得的认识。又称至教量、圣教量、声量等。印度各哲学或宗教派别中不少派别使用这一概念,如正理派、弥曼差派、数论派、耆那教、佛教等。虽然各派普遍认可圣言量是借助权威者的意见而获得的正确认识,但在衡量圣者或圣书的标准方面有不同意见,一般都以本派所尊奉的圣典的言论或启示作为参照标准。在正统婆罗门教的各派中,圣言一般指吠陀中所记述的各种言论和教诲。而佛教则以佛陀或诸贤圣的言说为尊崇对象。最先把圣言量作为一个理论提出来的派别应当是正理派,它将圣言量分为两种,一是可见对象的圣言(dṛṣṭārtha),即普通人、权威者或圣书根据可见事物所作的教言,如农民关于农作物的知识、流传的医方等;二是不可见对象的圣言(adṛśṭārtha),如吠陀或圣者所说的箴言等。这两种圣言虽然涉及一部分宗教神秘主义的内容和统治阶级的说教,但也包括很多有益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