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趣论》,亦称《发趣大论》(Patthana-mahapakarana),或称《钵底叉》(Patthana)、《品类》。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趣”,即趋向;“发趣”,即发起种种趋向的学说,其目的是引人趋向种种成佛之道。全论分为两部分内容,论述了“论本母”一百二十二门与二十四缘之间的缘起关系。前部分的初分,讨论了论母的设置和缘起的定义;后部分的次分,介绍了二十四趣。在二十四趣中,又分为顺发趣、逆发趣、顺逆发趣、逆顺发趣四大类,以下又分出三法发趣、二法发趣、二法三法发趣、三法二法发趣、三法三法发趣、二法二法发趣等六类。本论首次提出了二十四缘的学说,反映了南传上座部佛教哲学分析的特点和水平,并可看出上座部佛教在哲学分析与心理分析上的细致程度,故在佛教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公元5世纪时觉音论师除了为本论作注外,还在《清净道论》中屡屡引用。现已出版了罗马字母转写的巴利文本。日译本收于《南传大藏经》第五十至五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