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反是对病气所在的部位与所表现症状的部位相反的描述,见于《黄帝内经》,该理论对中医治法有着较大的影响,称为气反治法,具体有釜底抽薪、金水相生、醍醐揭盖等。“气反”一语出自《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气者,属病气,即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为相反之意,在此指发病部位相反。故气反者,是指机体内在病理变化与主证不相一致,疾病的原发部位与病理变化影响之部位(主证出现部位)刚好相反的一类特殊病变。正如张志聪注此语所说:“气反者,谓上下内外之病气相反也。”张景岳更指出其部位相反的特点:“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