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客道」周其仁:如何突破成本诅咒?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近日发表演讲阐述进一步推进改革重点与难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摘要:
各位好,感谢会议的邀请,我对我们这个行业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主办方说大家很关心一些总体的经济问题,我就尽我所能,把一些情况给大家报告一下。全球的情况本来就很复杂,美国总统特朗普先生这样一闹就更复杂,对复杂的事情有两个办法对付。一个是搜集更多的情报和资料、数据。但是搜集的情报和数据越多就发生了理解的问题,经济学我们的学科有一个训练,对复杂的事情尽可能用简单的思维增加对它的理解,抓住最重要的联系,争取理解复杂的事情。对这一波全球化的波折,我想从一个非常简单的理解开始。
如何理解这一波全球化的波折
(全球化)这个事件很大,好几百个主权国家,重要的经济体至少也有几十个,但是简化它呢,无非是一个富经济,一个穷经济。全球化所谓的“化”,就在这两个经济之间。没有全球化之前,战后在很长时间内有很高的壁垒,发达国家自己玩,形成了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一群经济体,总人口有11亿、12亿的样子,过去多少年的国际投资,就是发达国家互相投,国际贸易是发达经济互相贸易。对于占人口很多的另外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或者穷国家,它因为都是战后独立的,对国家的主权看的非常重,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出来以后,国家独立非常重要,但在很长时间包括中国,思维上就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封闭城市经济和动能画了一个等号。维持国家主权就要把国门封起来,有很高的壁垒,外国的商品、外国的资本、外国的技术都进不来,空出国内市场做进口替代,这个发展思路对维护国家主权事半功倍,包括我们改革开放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是不动摇的,但是发展经济慢。所以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后,就在有可靠的国家主权情况下,也可以尝试进行经济方面的开放,这样可以把两个经济体当中一系列的壁垒去掉。
什么叫穷经济呢?就是人口多,资本少。富经济就是资本充裕,人口劳动力少。简化为就是这样两个概念,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思想上的实验,我们把壁垒去掉,资本可以流动,劳动力虽然不能充分流动,但是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可以贸易的自由化,某种程度也是人力。从不流动变成流动,会发生什么?这是理解全球化基本的出发点。
邓小平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就是打通,打通又有什么变化?打通以后我们知道资本打通了,劳动力间接也打通了,人当然也可以出国,但是总是少数。但是产品可以贸易,这一打通对全球这两类国家就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说呢,全球来看资本的相对稀缺层面提高,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和劳动力,包括我们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人,资本没有办法跟你结合,一开放以后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因为缺资本。所以发达国家战后积累起来的资本,相对的稀缺程度提高了,要到发展中国家来,越缺的地方回报越高,它不是善心,经济活动没有善心可以作为基础。同样资本放在美国,放到中国来,哪个回报高,这就是解释为什么外资大量进入中国,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原因。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的集团,在全球化过程中是高度得益的。
第二个跟资本连在一起的东西就是科技,很多东西发展中国家不会造,所以要引进,为什么要引进呢?引进比你自己从头开发快。中国印度你就看苹果手机全球卖了多少。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集团在全球化中高歌猛进,但是发达国家并不是所有集团都在全球化当中得益,大量的蓝领工人和中下层受到另外一个压力,劳动力市场打通的压力。原来我们就在国内,现在一开放资本技术进来,过去不会造的东西会造,一旦会造你的成本要比发达国家低很多,物美价廉。所以中国就开始很多东西出去,在我们这里我们当然是得益,大量提高中国农民人口的收入,提高农民工的收入,也提高国家的收入。但是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很大的压力,因为它原来会做的东西跟通过海运进来的中国制造的东西没有竞争力,发达国家工资也高,所有价格都高,所以发达国家的板块在全球化当中是分化,同样发展中国家也是分化,当然整体是受益。因为原来这么多劳动力缺少资本,引进了资本以后,我们的生产力进步可以非常快,加上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人肯学习,这个技术开始不懂,慢慢可以引进,可以消化,可以在消化的基础上做创新。
在落后经济、穷国经济当中,跟资本联系,跟技术联系较多的阶层富裕的快一些,我们的农民穷人受教育不太多的,收入增长也很快,但是要跟我们一线城市里面尖端行业、高收入行业,懂英文的,能跟国际交流的比,收入差距也是蛮大的。全球化是一个复杂化的途径,有得益的,有受损的。有的时候会持续时间长以后全球化积累的矛盾会达到某种尖锐的程度。
这是很流行的一本书,为什么把资本论又搬出来呢?为什么要出21世纪资本论呢?因为这位教授发现全球资本的得益高歌猛进,但是因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在发达国家蓝领、一部分白领、中下层,收入在现代化全球化当中停滞甚至下降,所以认为是新的条件下矛盾尖锐,华尔街只有1%的人口,跟99%的美国发达国家的多数人口之间开始形成了类似的冲突。这本书卖的很好,它的数据就就是基尼系数。发达国家基尼系数都是很高,基尼系数衡量经济收入不平等的情况,战后下来了基尼系数变得平稳,两头非常小,中间很大。一个中产阶级支撑了现代经济的稳定,发达国家没有像当年预言的资本主义要垮台,因为它找到了调和矛盾、技术进步的办法。但是很遗憾,这个局面在八十年代开始变化了,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进入到全球化当中去,这一介入以后发达国家来说它的基尼系数重新调头向上,达到了战前的高峰峰值。
这个是欧洲的一些主要的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的情况,图形差不多,具体数据有一点差异,都是基尼系数收敛以后又重新调头向上。到社会形态上就是这个问题,好多人收入不增长,因为他们的工作是被大量全球化进口的物美价廉的产品替代掉,这个问题不完全是宣传,是存在的。但是同样美国人,同样英国人,同样法国人,金融行业的、华尔街的,高科技行业的,从来没有赚到这么多的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服务在全球相对提高,中国看马云很厉害,马云厉害为什么跑到纽约去上市,纽约才能给你这么大的价格,5000亿美元的市值,纽约市场给他的。但是美国的中下层再给你们看一些照片,勤勤恳恳很多劳动者在全球化当中不是同样高歌猛进,所以形成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形成了美国的两极分化,形成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这是美国地理学里面,这个地带都是生锈的,前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访问,专门自己开车找了一些锈带看了看,这个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钢铁厂,当年这个厂是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甲板钢的供应商,也是旧金山金门大桥桥体的钢铁供应商,现在我们去看就是这个样子,照片远远不能反映在现场受到的震撼,因为人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这样的庞然大物拆都没有力量拆,就是锈死在那里了。那我们在座的都懂这个事情,它为什么停了?全球竞争开始了,全球的钢铁产能重新分布了,发展中国家壁垒打通以后,可以跟你竞争了。我们是落后,我们是穷,穷翻过来就是工资低,所有要素价格比你便宜,只要亚洲钢铁厂起来,日本钢铁厂起来,韩国钢铁厂起来,中国钢铁厂起来,它怎么会有市场呢?对资本来说一扔就走了,工人呢?工人的家属呢?这就是全球化真有这些问题。这样的钢铁厂我是就近拍的,这不是一处两处,所以工业化领先的国家,等到全球格局一变化,颜色越深的就是锈的比例越大,美国曾经是全球工业能力最强的国家,你看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州,通常就是锈带最严重的地方,我看了黄颜色圈里的一处两处而已。
所以民主政治、投票政治会反映这个结果。票的分布,共和党、民主党,特朗普的竞选基础,包括美国的上流社会说特朗普怎么能选上来,这么不靠谱。我们认识的很多美国教授,讲起特朗普他们都很难为情,美国这么厉害怎么选出这样的人来,但是你要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有他的基础。他那些非常夸张出格的言论,背后有一定的社会支持,就是全球化以后受损的,或者相对受利不那么多的阶层,这是美国拍的电视片,美国的制造业,妇女眼泪汪汪看着电视特朗普讲演,下面打出的字幕说讲的多好,这是美国的电视。
全球化通是通了,平还远远没有平。这要怪谁?就是怪二战以后形成的冷战的封闭,你早开放、早打通,要素的价格有走平的趋势。你打通的越晚,这个落差就越大,我们翻两番的时候,人均两百美元的时候,美国人均GDP13500美元,大家算算差多少倍。不来往,我们过我们的穷日子,他们过他们发达的现代化生活,一打开差别80倍到100倍,在座都在公司工作,你想两个公司如果人工公司差80倍什么概念?这个事情我自己2006年到美国,到耶鲁做访问,路过底特律,去看福特博物馆,讲解员跟我一讲福特很自豪,70岁退休工人当讲解员介绍福特的历史,一辈子受人尊敬。我就问了一句现在年轻人还进福特吗?脸色马上就差了,他说现在不了,我说你孩子还进福特吗?他说我孩子进不了福特,福特不招人了。美国的福特怎么还会招人,福特投资都到亚洲来了,到中国来了,你这里工人多便宜,为什么要投在底特律。我说你孩子干什么了?他说我孩子到亚洲教英文了,这是我当时第一次换一个角度看中国了。
从学术上讲,经济学家一般都赞成全球化,赞成贸易制度,这就好比两方的升级能力,如果一方升级的速率高,另外一方产业升级的速率慢,萨缪尔逊的担忧,但是某种条件下,动态的速率不一样。因为你看我们如果说很低的水平,我们除了衬衫、摩托车、汽车、机床,我们的东西多了。我们在关门建设的时候就是体系齐全,我们曾经有过很多航空工程师,你看当年日本就造大飞机也没有造出来,倒过来说美国人在造什么呢,升级的空间有多少呢,更麻烦的是美国的技术进步还是实力很强的,但是所有新发明,一旦要量产,发现拿到中国来量产,这个事情过去就是苹果模式,苹果是美国公司,所有发明专利是它的。但是制造的环节,富士康放在了中国,因为我们配套能力,我们的工资,我们的综合成本优势明显。更现实的是一打通以后双方还有什么选项,美国还能怎么办,如果升级的速度不如中国的升级速度快,我们国内还嫌我们升级不够快,我们天天喊加快升级,飞机还没有造出来我们就拉着模型在珠海开始卖了,在美国看来它往哪伸,伸出来很多的东西制造也在中国落地,它的选项是什么?要么提高福利,拿什么提高福利,就是要发债,发债你的公共债务占的比例太高以后,经济前景一定被人看低,因为将来拿什么还这些债务呢?现在所有发达国家的债务都是超历史的。还有一个相信市场的逻辑,让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竞争,过惯了的高生活水平往下调怎么调?我们从很穷的时候往上调是好调的,从收入已经达到了水平往下调是很难的。这件事情很快就轮到中国了,我们收入提高以后现在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后面还会分析到。我们跟越南比怎么往下调,跟印度比怎么往下调。所以这是一个全球化以后的新的问题,大家从自己最优选,选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冲突。
中国高速发展改变了全球格局
我们再回头看看国内怎么发展起来的,刚开放的时候不会引起注意,我们怎么做到这一步的,我们把这个经验简单总结一下可以理解全球化的波折。我是1978年从黑龙江下乡的地方考到北京念书,去了以后学经济赶上六五计划的制定,目标是争取5%的增长,确保4%的年增长率,今天听来都是好低的,为什么当年定这么低,因为封闭经济有一些瓶颈是解决不了的,粮食就不好解决。10亿人口,8亿农民,粮食不够吃,最后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就是改革开放解决的。粮食够吃了,发现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吗?哪个现代国家可以80%的人口是农业农村人口,释放出来,一释放发现有问题,我们国有企业招不了这么多工人,发到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起来,有一个时期乡镇企业的就业就达到一个亿,是惊人的。等到民营加上国营的产能一上来,我们的收入水平还不高,国内还是很薄,生产那么多东西卖给谁。下一步就是沿海率先开放,大进大出,原料、材料进口、产品卖出去,面向世界市场,后来发现成功,全方位开放。我们发现资本来了,技术来了,商业模式来了,凭我们的劳动力,凭我们的要素价格,组织的产品可以出口,有竞争力。这才把中国人彻底走到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来,同时也改变了全球的格局。
我几次应大连商品交易所要求为产业大会提供报告,我总有这段话,叫两个海平面,高海平面是发展国家的,经济规律决定的。落后的海平面大量东西可以卖到发达国家去,也是经济规律决定的,劳动密集这些产品上有比较优势,有竞争优势。那中国就是战后活活造成了拳头经济的发动机,非常穷,收入水平非常低,成本非常便宜,人又肯干,一开放把束手束脚的东西去掉以后解放思想,我们这条学习曲线一升,就变成了全球经济的发动机。
我们看国内的变化,不光静态的,动态的看。成本优势,画一个曲线就是诅咒,侧面看跟碗一样,降下来还会升上去。为什么降下来还会升上去?在座各位都有经验,你搞一个企业没有达到实际标准之前,那个成本是可以不断优化的,一条流水线产能没有开足,单位产品价格就是贵。开足了熟练了配合好了,管理好了,单位成本就会降下来。但是降到最优点以后不会继续持续降下去,你再扩大产能,招工人,管理,都会变成新的瓶颈,成本就会上升。你的成本最优点就是利润最高点,利润最高点就会吸引别人来追你,追你最大的竞争就是挖你的人,一挖人人工价格就提高,一跟你争这块地,这块地的价格就提高,成本线下来还会上去,这是经济危机。唯一在竞争当中,你比别人能不能下的快一点,比别人能不能伸的慢一点,还有一个能不能不伸上去的成本通过管理让它重新降下来,企业竞争很大程度就是搞这块东西。
我们看我们这40年,就看到这样的成本经验发生变化。早年改革开放就是把我们成本下降,成本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体制成本,就是法定的政策制度所带来的运行成本。大家看看随着高速增长,我们一方面把世界格局打开,把美国人经济格局、全球格局都打的跟原来不一样了,我们国内也在发生变化。1995年到2012年,中国最高速成长的这个阶段,大家看看我们的成本结构,名义GDP扣除物价指数,涨了8.6倍,劳动力成本升的快8.8倍,略高一点点;税收增长16.7倍,政府收入18.8倍,社保缴纳28.7倍,最厉害的是政府空地的土地出让金在同一期间上涨了64倍。中国的成本线就是刚才那条降下来以后上去的线。
全球格局,从两个海平面变成三明治。什么叫三明治?发达国家贵,但是有独到性,你看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有一个美国产品还可以让全球通宵排队,苹果手机。类似这样的东西,主要还在发达国家手里,特别是技术难度较高的芯片,这是三明治上头的面包,底下现在有一块大面包,中国开放的时候越南没有开放,印度也没有开放,东南亚前苏东国家没有开放,我们是领先开放。所以当时没有比我们更有比较优势,问题是我们开放了10年以后印度、东南亚、越南都开放了,都是学中国经济。无非是改体制、改政策,干嘛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脚,都可以做到维持国家主权同时开放经济,这个东西没有专利的,它后开放比你收入还低,重演一遍中国的故事,这时候你就夹在中间了,我们的综合成本包括体制成本,包括市场成本,已经大大提高了。独到性还不够,现在新的替代大量产生,这就是中国在全球化体制以后高歌猛进收入高速增长以后遇到新的挑战。
中国作为穷国的代表,美国作为富国的代表,都在这个变化当中,遇到了一些新的坎儿。这个坎是经济的、技术的、资本的,也是社会的、政治的。它需要重新调整,需要重新应对,这就是所谓现代化。我去年6月份出版了一本小书,这两年研究经济,觉得我们的经济包括全球经济被围住了,取了一个名字最后跟出版商讨论来讨论去叫《突围集》,为什么围住了呢?因为就是动态的经济,成本低不会永远低,你高高在上的发达经济一开放以后跨国经济得利、华尔街得利、硅谷得利,不等于你美国全民得利,这都是把这两个大主体都围住。所以怎么突这个围要做一些讨论。
回到简化的模型,成本的诅咒有办法吗?最后总要升上去的,无组织、无序的力量最后总要抬头,除非你有信息流,你有对冲的力量。为什么生物都会死呢?生物学的道理跟物理学的道理相同,那有救没救呢?一个办法在竞争当中你比别人降成本降的快,比别人成本升的慢,相对当中你就有存活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还有办法是动态的考虑,你要有力量不断把成本先往右下方推,因为用今天中国人的工资,如果还生产80年代的产品结构,你肯定没有竞争。但是如果生产今天的生产结构,刚才几位嘉宾都讲到结构调整,为什么要结构调整?就是要形成新的成本才行,不断的往右下方推新的成本线,这条曲线连起来就是不断向下走的。
如何突破成本诅咒?
回到具体的形态,突围怎么突?首先是改革突围,因为我们的成本不是完全市场竞争当中形成的成本,我们的法定的税收,社保的缴纳,费用、土地出让金跟体制有关系,不改体制,这些成本的上升,所有市场当中的玩家是没有办法。因为你不照章纳税你就犯法,不照章交社保将来领不到退休金,这个事情没有体制改革,这个成本是控制不了的。所以全面降低体制成本,一定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办法都是很多,经济学界做过大量讨论,政策研究界做过大量讨论,中央决定吸收了这些意见,吸收的业界的意见。税收是有调整能力的,所以我早就讲这句话,特朗普真正的冲击不是加关税,特朗普真正的冲击是国内降税,这是大国之间竞争真正的原因。降税有什么困难,所谓供给学派就是主张降税,为什么难呢?降税不难,降低开支难。如果政府的开支不降低,把税收降低了,那你就是赤字提高了,赤字提高了将来还得通过税收提高找回来,里根的那场革命最后就留下了政府联邦的大窟窿,一直到克林顿才把债务平衡搞回去,这两年又扩大了。所以降税的关键是减资,减资就是涉及到上层建筑深层次的改革,触动的利益可不是写一个文章发一个文件就可以解决的。
金融为实体服务,要防止中国经济脱实向虚,什么叫实什么叫虚啊?好多解释在我看来都会容易出偏差,好像直接生产才叫实,从事服务,特别是金融服务这就叫虚,那期货岂不是虚的不得了?!我认为这个理解不对的,这种理解要出问题的。实和虚是一体的,就来源于不是说物质生产为实,服务业为虚弱不是说眼见得,看得着是实,Virtual为虚。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同一个产品有两种属性,使用价值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笔记本就有功能,消耗物质产生出来的东西,我现在就能做演示,就能做运算,这就是使用价值,但是只要使用价值不为自己生产为别人生产,就有一个定价问题,这个功能值多少钱呢,怎么决定呢?这个过程虚的因素就来了,因为这个功能到底值多少钱,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每个时段是不一样的,我现在非常渴,我对这瓶水的评价就非常高,这个价值怎么决定,一瓶水到底定三块还是五块,更要命的一个东西,任何一个使用价值在市场里定多少价跟货币有关,跟市场当中别人口袋里有多少钱有关,而货币也是自动变量,你发行了货币多,物价就是一种物价,发行的货币可控,另外一个物价水平了。如果货币发行量多,平均分到各个商品中去也没有大问题,问题是货币量有黏性,进入市场以后有一些商品会鼓包,会流向更多的某些行业和商业。通常是供应有瓶颈,需求就会往哪里去,需求一去供应有瓶颈,价格就会升,价格要连续升,人们的预期就会发生变化,就会猜它将来还会升,这种猜测一旦顽强,一旦被数据来回强化以后,就会形成有意思的结果,我就会为了将来升今天购买它,这时候你分不清什么叫投资,什么叫投机,都是为卖而买。如果很多人卷到了这种预期当中,金融的危险就开始产生了,因为这种预期会不断强化,你说这个麦克风会涨,在座的人都信,大家出价买它,价格就涨了。强化一次很多人出来说你看我说的对吧,麦克风涨了,更多的人信,更多的人买价格就上升,金融风险所谓的虚就是这样产生。
为什么我们产生实体经济,搞一个厂还不如买一套房,这个房有什么神秘的?需求一旦集中,价格连续,国民当中很多人形成了房子总是会升的。这个预期一旦形成,它会自我强化,形成类似像台风这样的东西,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衡,这个分析回答这个虚是怎么让它合理,不是把虚的干掉,是要让它相融,怎么让它相融?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个是货币制度不能出问题,不能过量向市场供应货币。第二,供应的瓶颈如果是制度性的瓶颈要拔掉,不拔掉一定会形成你把房价控制住,它会在别的领域形成类似的经济性。新疆一头羊,某种条件下炒作一头羊1400万人民币,刀螂羊,专门从喀什往南开200公里看这头羊,真有这头羊。这样对资源配置带来的错配,很多机构家庭倾家荡产,国民经济上去下不来,这种问题怎么解决?不是抑制虚,不是抑制金融,金融还要好好发展,问题是要改革,货币制度的改革,包括美元全球货币制度的改革,这些问题要解决。不解决体量这么大,要资源配置,要形成平稳发展,有一些根本问题机制。第一个突围,改革突围。
第二个突围,进一步开放,习主席在博鳌会的讲话社会反响是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怎么应对呢?当然作为贸易战,你说涨税我们也说涨税,最后不希望变成高关税的全球竞争。但是打仗的时候他开价你不能不开价,还有什么招数?博鳌会形成的招数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们就加大投资开放。在上海特斯拉又来了,将来斗来斗去形成一个新的平衡点美国的车在美国造,卖给中国人的车,卖给“一带一路”的车可以在中国造,找到一个高低杠的模式。中国的体量到今天想封闭也不行,很多东西光靠封闭是平稳不了的。我当然赞成中央讲的去除产能,但是什么叫合理的产能,我们的产能仅仅是960方平方公里内满足这个需求的产能吗,那得砍掉多少才能平衡,全球来看这个产能,所以前面有一句话看特朗普讲产能的国际合作,因为很多地方还没有这个生产能力,需要中国的产能输出,产品输出。同时中国还要开拓新的市场,美国确实是我们40年来最大的一个市场,一年几千亿美元商品卖过去,为此我们感谢前几代美国总统,前几届美国总统开放的态度,要没有这个市场,我们这么多农民工的消化,国内的工业知识的普及,地方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无从谈起。现在出了特朗普,内部积累的矛盾,以斗制斗,开辟新的市场,全球还有很多地方,同时要寻找新的资本来源,技术的来源,知识的来源。千万不要以为贸易战一打完了重新回到关起门来考虑资源配置,卡我们脖子我们是要研发,还是要在开放当中形成我们的竞争力,这几十年的经验证明没有错。
要开辟新的可能性,大家就问有这个可能性吗?我做了一些资料,看了一些书,觉得这个可能性存在。大家看这幅地图,让我们抽一点时间来放眼世界。这张图以为这就是世界,这就是全球,有误导性。这位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互联互通的地理学》,中文翻译叫《超级版图》,他说这个图有误导,当然这是世界的一面,不是全部。仔细看看一个国家一个国家里面的人民在干什么,从事的活动常常跨越国家,生产的产品出口进口,信息流来流去,资本流来流去,全世界国界加到一起25万公里,但是全世界经济活动有多大,这是贸易流,贸易流全球最大量是欧亚。回到刚才那张图,中美贸易战。这张图上看看是中美的关系吗?首先是美国总统和美国跨国公司的关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很大一块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是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以后出去的,生产的过程是大量的元器件,高端的原材料进口。然后组装以后一点点附加价值出口。特朗普提高关税,首先跟谁斗?别以为是跟中国人斗,首先跟美国的跨国公司,美国跨国公司能就范吗?你涨25的税我就交吗?没有这个事,寻找替代。中国的公司也会就范吗?你提高25我还交25向你美国出口吗,你对中国收关税25%,你对别的国家有收25%吗?哪里收的税低,我们的生产基地移过去就是了,全球有的赚。所以不用国别的角度看世界是一个新的全球观。
支撑贸易流的还有有意思的,这是全球640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120万公里的铁路,200万公里的油气管道,75万公里的海底电缆全画在一张图上,你读完这张图回到第一张图上问一个问题,国界线是干什么的?就是被人跨越的。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走过国界线,我们每个人都跨过多少次国界线,这是当代的现实,这个现实没有哪个政治家可以轻而易举把它拉回去,做不到。这是全球的军费开支和基础设施开支的对比。基础设施的开支早就超过了军费,预期还要大大增加。现在测算全球70亿人,已经修成的基础设施仅仅满足一半人口的要求,还有一半人口的基础设施还有待经济增长当中再投再建。在座各位你们这个行当,好的不得了。
流量,现在网站都很容易查,这是我做PPT时候现查的,每天每个时候50000家飞机在全球飞,其中亚洲这一块都不是蓝颜色可以标记,是红颜色,因为航线太密。下边这张是船,全世界30几万条船在全世界港口不是进去就是出来,我现在在找资本流,更不得了,这是当代全球化的事情。只要方针正确,承认要面对矛盾,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矛盾,我们是我们的矛盾。但是解决这些矛盾冲突的时候,不可能往回退,就是往前走,这个前景是存在的。
最后一个突围就是创新突围,不能老做同样的东西,要有新的产品,要有新的质量。我们十九大要高速增长转到高品质增长,新的方法、新的市场新的燃料、新的半成品,新的商业模式。这个事情解放生产力,带动生产率的增长,国内变化需求很大,我举几个小国的例子。你看瑞士,人均GDP8万美元,这么高的工资,这么高的收入,竞争力全球第一,我查了最新的失业率比我们这里还低,2018年第一季度2.3%的失业率,这么贵的工价,怎么样让4万平方公里,一大批全球公司,前20家公司你去查96%销售额全球,国界以外。资产96%全球,员工95%以上全球。工资贵就是经济增长必然因素,否则干嘛叫经济增长,这个扣怎么解开,很高的收入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我们看看瑞士的拿手好戏,制表,精密制造,日本表一起来,也是后发先进。最后中流砥柱反击的就是这个领军人物,哈耶克,跟我们一个经济学家的名字一样的,他怎么打这个仗呢,工资高,精密制造,表的功能很简单就看时间,一人一块够了,市场满了。他最后跟艺术结合,把高端制造变成有收藏价值,有时尚含义的消费品,现在全球十大家排名前十的制表公司六七家都是瑞士工资,带头的是就是哈耶克这家公司。工业公司对全世界艺术的先锋派、前沿派感兴趣。我们不要被工资上升、成本上升吓倒,美国今天遇到的问题,中国将来也会遇到。我们不是要叫老工业基地吗?我们只不过不叫锈带而已,我在东北下乡,东北老工业基地看看,状况跟锈带比不相上下,因为经济规律是相同的。你如果没有对付成本诅咒的办法,早起来早有问题。
4万平方公里的丹麦,一批全球公司,就不到600万人的国家,马士基最大的船是美国航空母舰的五倍大,就这么一个小国家,高生产率,人均也是五六万美元的GDP,照样可以做的很好,照样可以在全球竞争当中社会、环境、治理各方面都是标杆。所以我们对开放还是要有信心,对我们突围还是要有信心。我们9月份有一个游学团跨国合作,医药谷很多领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在那里研发。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想说明,中国40年跟中美合作有关系,但是也不要因此美国来了这样一个总统一拉脸,我们就觉得未来非常暗淡,不一定,40年我们积累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我们积累的经验,我们自己不要吃了这个亏,又吃了那个亏。
所以我就向大家报告这样几点。第一要形成新的全球观,世界不完全是国别分隔而成,同时也是互联互通,互来互往。全球化是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一次重大的波折。但是全球化积累的积极因素没有消失,中国内外都有一些因素把我们进一步增长包围住。但是应对的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大幅度降低体制成本,争取把我们的比较竞争优势保持的长一点,同时更大幅度开放,开拓新市场、获取新资源,更重要的通过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不断向右下方去推进我们的成本曲线,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的下移的成本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改革突围、开放突围、创新突围。谢谢各位。
(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