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热炼裁员课程清零,ClassPass模式在中国不行了?
7月3日,有懒熊体育读者反映,全城热炼App上的课程主题都变成了零,紧接着,又有全城热炼裁员以及转型的消息陆续传出。为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懒熊体育通过多名全城热炼前员工、合作场馆、投资人及创始团队等不同渠道进行了核实。
懒熊体育采访了多名全城热炼前员工,其中一名前员工表示,已经签了保密协议,具体细节不便透露,但可以确认业务重心确实在调整,另外几名员工则表示,原有的50人左右团队已在6月中旬收到了解散的通知,目前全城热炼创始人司维带着少数几个人,已经转型投入到了一个名为“GuCycle”的动感单车工作室项目中。
一名前员工对懒熊体育说:“此前公司氛围还是不错的,找来了58赶集的大牛,希望把状况扭转,但收到解散的消息还是挺震惊的。”
针对懒熊体育的问题,全城热炼创始人司维表示,目前“不太方便回答”,她对懒熊体育说,将会“有自己的节奏和计划”,相关投资人也未做回复。
截止发稿前,懒熊体育一直没得到全城热炼创始团队的回应消息,只能从几个侧面观察全城热炼目前的一些状态:
官方微博自5月20日开始不再更新(此前基本每天都有更新),官方微信公众号自6月15日开始不再更新,直到7月17日更新了一次。
App在7月初短暂的课程清零之后,随后恢复了部分课程,但首页从之前的多运动品类的课程模块排列变为统一合成到一个“全部课程”的模块中。
司维个人在6月13日发朋友圈,透露了其设在亮马桥的办公室要转租的消息,与通知员工解散的时间相符。懒熊体育记者于7月15日到达该办公室时,旁边公司的人表示,已有十多天没看到全城热炼的人来办公了。
有匿名用户7月11日在知乎评论全城热炼:五十多人的公司说没就没了,没有书面通知,只有口头通知。
全城热炼的客服电话已经打不通。
懒熊体育联系了多家和全城热炼合作的场馆,大多表示还在合作的状态,有一家场馆表示由于最近店面在调整中,想通过微信联系全城热炼的相关员工,但没有收到回复。
ClassPass模式的效仿者们
据工商资料显示,和光同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2014年7月,其旗下产品全城热炼于2015年年初上线,是国内最早一批做ClassPass模式的创业公司,该产品主要针对健身人群,起初用户只需支付99元每月,就可去所有合作的健身房健身,但同个健身房每月去的次数不得超过3次。
以往,国内健身房普遍都是年卡制,大部分场馆每年的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由于房租成本高,健身人群基数少,年卡制的形式在过去一直无法打破,健身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项极难坚持的运动,所以大部分健身房老板希望通过年费去覆盖成本,再通过私教售课挣得利润。
在某种意义上, 健身房的利润,多来自付了年卡费却不怎么去健身房的这部分人群,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健身房失去了大部分二次消费的用户。
理论上,2013年从美国兴起的ClassPass模式可以解决这一痛点,“月卡化”可以让更多小白用户尝试,用户选择就近的健身房健身也更加便利。该模式在美国取得了成功,2015年1月,ClassPass获得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同年11月获得了Google的3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当时已覆盖35个城市,其中包括5个海外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健身市场已经较为成熟,无论是健身人口、意识,还是健身房密度,且ClassPass模式的99美元每月比常规的月卡费用高,同时公司并不存在烧钱的行为。
另一个背景是,ClassPass能在美国兴起得益于健身工作室及小团课模式的成熟,总结下原因有如下几点:
美国的健身房供给足够大。
课程具有多样性,有SoulCycle、Pure Yoga、Barry's boot camp等,用户通过ClassPass可以低成本地尝试不同课程。
月卡和次卡在美国是主流消费模式,同时课程采取预约模式,ClassPass可以通过预约实时匹配周围用户和健身房的资源,对健身房来说,不影响现有供需的情况下又多了一笔收入,增强了边际效应。
反观国内的健身市场,除了年卡制难以打破,课程少,一个数据是,美国健身人口占总人口的18%左右,而国内这个数据是1%不到,健身房密度也远远不够,整个健身市场还在初级阶段。而照搬国外ClassPass模式,定价99元每月,一方面要补贴场馆,另一方面也要补贴用户,成了典型的O2O烧钱项目。
“滴滴和快的的成功让一部分创业者痴迷烧钱模式,但健身不是硬需,频次低,这样烧钱的模式是违背商业规律的。”一位体育行业投资经理对懒熊体育说。
两难处境和两次风波
全城热炼从中小型健身房开始切入,其低价月卡化模式曾吸引了一大批小白用户,健身房从中获得更多流量,预期转化成更多的年卡用户。但实际结果是,年卡用户的转化率极低,反而随着健身房各种人群的增加,影响了原有年卡用户的体验,更多年卡用户也希望办一张月卡。
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国内以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燃健身等ClassPass模式的创业公司,并没有给它们的合作方——健身房老板带来更多的利益,反倒是触动了他们的“蛋糕”。
2015年8月,一些健身房老板抵制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等公司的新闻相继曝出。
随之,全城热炼更改了99元/月的模式,改为京沪299元/月,其它城市199元/月。2016年2月,全城热炼又改为次卡的模式,同时合作的场馆变少,次卡价格相对较高。
向健身房妥协的同时,全城热炼的做法却惹来了用户的不满。
懒熊体育了解到,体验变差让部分用户难以忍受,甚至发布维权声明:“短短一年多时间,全城热炼从最早99元可以任选场馆健身一个月,变成99连两次都去不起。而且我们在99套餐包月的条件下购买了长期会员,合约尚未到期时,就遭遇单方面更改模式,并且原有优惠券也变成了一堆电子废纸。”
这两件事当时在健身行业内引起了很大风波。“转型后的运营情况每况愈下,之前的城市是北上广深、杭州、成都六个城市,后来专注把北上广做深,但还是没达到预期。”一名前全城热炼员工向懒熊体育透露。
据公开渠道显示,全城热炼在2014年年底获得了3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2015年5月获经纬中国领投的18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同年11月获得了君联资本领投、经纬中国以及杨浩涌(他也是全城热炼天使投资人)个人跟投的B轮融资,据称资金近亿元。
在查询公开工商资料时发现,今年2月4日的一次工商变更中,杨浩涌已代替司维成为了和光同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如果是此前团队的人数及运营成本,该资金级别的B轮融资不至于这么快烧完。一名前员工透露,此次团队解散的主要原因还是资方与管理团队理念不合,资金上并未能完全到位。当然,对于真正的原因,懒熊体育未得到创始人司维以及上一轮投资方的证实。
不可否认的是,从最初的健身房抵制,到后来的用户的维权投诉,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全城热炼没能找到平衡好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法。
此外,懒熊体育以用户身份致电给相关场馆时发现,场馆老板往往会告知用户添加其微信,绕过App平台直接和老板联系,甚至可以提供一定幅度的降价。另有多位老板表示,来自大众点评的流量更大,获客会占到更大的比重。这或许也是全城热炼运营状况日渐不佳的一些原因。
或转型单车工作室
全城热炼前员工表示,创始团队已将精力投放到一个名为GuCycle的单车工作室项目上。
据工商资料显示的信息,全城热炼转型后的项目GuCycle所属的公司叫十辐一毂(北京)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股东信息栏显示的是和光同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全城热炼所属的公司,法定代表是魏杰彪(司维在全城热炼的合伙人)。
GuCycle是线下动感单车工作室,模仿的是美国SoulCycle的模式,目前在北京的金桐西路有一家店,单次课程160元,目前主要用户群是外国人,其北京华贸店也会马上开业。
SoulCycle是一家最早创立于纽约的单车健身房,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经覆盖了美国50个左右的城市,去年营收超过1亿美元。其最大特点是以单车为核心运动,而且锁定相对高端的用户,它每堂45分钟的运动课程收取34美元的费用,这大约是传统健身房的2倍。同时结合音乐和环境打造一个时尚的运动空间。奥巴马夫妇,贝克汉姆夫妇、Lady Gaga等都是其用户。
全城热炼踏上了转型之路,它的同行和竞品又在做什么呢?
小熊快跑保留了部分的ClassPass模式,只是月卡的价格提高了,同时为平台上健身房推出了健身管家的SaaS服务,其重心开始转向布局线下健身房。去年12月,小熊快跑在北京望京SOHO开了第一家小型智能健身房,目前也推出了健身房加盟计划,并在5月获得了乐体创投近亿元B轮融资。而燃健身转型后推出了三体云动,主打健身房SaaS,其三体健康商城刚上线不久,主卖运动健身用品。
从2015年开始,至2016年上半年,公开渠道披露出来的互联网健身融资信息达40多起,是体育产业融资频率最高的赛道。健身人群的增加,健身房的铺设,加上创业项目的井喷和资本的注入,给了国内健身产业快速发展的无限可能。ClassPass模式给健身房和用户带去了一定价值,但目前来看,已被确定并不适合国内的健身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进入2016年,健身市场的融资速度和频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除了资本降温的因素,另一个原因是,过去两年兴起的互联网健身创业公司,陆续进入到B轮、C轮的状态,资本变得更加审慎,重复已有路线的创业项目很难再被青睐。
“线下健身房多经营惨淡,线上部分分不了多少羹。当下健身行业没有太看好的,尤其是试图走O2O的那些。”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体育基金合伙人对懒熊体育说,“这个行业目前更像一个低毛利陷阱,市场增长,但赚不到钱就是了。”
作为昔日的明星项目,全城热炼的变化和现状,给人们再次提了个醒,商业模式的搭建会决定着健身类创业公司究竟能走多远。
如今Keep正尝试电商,火辣健身通过SaaS切入线下健身房,另有互联网健身项目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减脂营、私教、线下团课甚至线上直播授课等方式去变现,但纵观健身市场,尚未出现一个具备市场统治力的潜在巨头。(原文标题:B轮后半年全城热炼裁员转型,ClassPass追随者们将去何方?)
更多趣闻与爆料,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钛媒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