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老师如何迎接新变化?

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老师如何迎接新变化?

看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等新技术的兴起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信息时代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并不代表教师的作用被弱化,而是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老师该如何迎接新变化?

10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在接受搜狐教育·智见专访时谈到了这一话题。他认为,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把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来进行。为应对这一变化,老师要完成两项任务:

第一,足够的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环境中需要用到的装备能熟练操作,能够用技术手段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准备。比如,做资源、做视频、做PPT等。第二,就是老师要在教育教学环境中用好这种技能,在课堂中要能够用信息化装备教好学生,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会用这些装备去沟通。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

全球趋势:很多国家把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

Q:就全球范围来看,您觉得教育信息化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目前这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趋势?

A:教育信息化现在进入到各个国家政策层面开始高度关注的阶段。原来只是社会影响学校中的一部分老师和同学,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把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来进行。教育信息化在国家战略当中包括两大内容:

第一,包括老师、学生、管理者的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

第二,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工具、一个应用,在所有的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使用。

2018年4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就把这两个方案都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提升老师、学生等所有人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要把教育信息化,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作为方法、作为平台把它用好。

教育信息化未来的趋势还是越来越多的教育系统会使用越来越新的装备,尽早的采用一些方式,就能早一点进行顶层设计。同时,避免少走弯路就可以更多的获利。有时争取早一年,就多一届的孩子受益。我认为有时候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这样既能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赶上发达国家的孩子,又能够让孩子接受到这个时代最好的教育。

Q:在科技不断尝试代替老师的当下,您觉得教育信息化对于教师的发展有何作用?老师们如何迎接或者是面对这样的一种变化?

A:老师想要掌握信息时代的科学技能,首先要完成两项任务:

第一,足够的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环境中需要用到的装备能熟练操作,能够用技术手段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准备。比如,做资源、做视频、做PPT等;

第二,就是老师要在教育教学环境中用好这种技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要能够用信息化装备教好学生,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会用这些装备去沟通。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很重要。教育部早就推出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工程。当然信息化发展它是永无止境的,会升级的,所以新的一轮的推进我个人认为还要加强。

防控近视应重点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

Q:目前有些省份出台禁止小学布置电子作业的规定,但现在的孩子都是电子产品时代原住民,且信息化发展对促进教育均衡有着重大意义,您觉得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关系?

A: 老师在学习时间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去展示知识,让孩子们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不应该得到批评的。

对于电子产品是否损害孩子视力,大多数著名近视方面文献证明,孩子每天在自然光下活动的时间越短越容易近视,看书、看电视时间太长会近视。给中小学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并且户外活动能够保证将会是“近视问题”一个解决方案。据我所知,上海某学校三年级班级中没有一个近视,其他班也没有太多。这也是该学校坚持给小朋友每天超过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后的成果。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新政策出台能够做更深入的调研。不能把所有责任推到学校,也不能把在线作业等电子产品一棒子打死。这是社会、家庭、学校要齐抓共管的事情。

家长们要把纯商业化游戏和游戏化教学区分开

Q:现在很多的在线教育产品为了提高孩子的参与度,提高孩子的兴趣,会引入一些游戏化的机制,你怎么看待游戏化机制和老师教学还有学生学习当中的一些应用?

A:实际上,游戏化教学已经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和纯游戏化是两码事。这种教学模式希望利用游戏的手段,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后更好的学习知识。现在谈到的课业减负、学生书包太重等问题和现在的枯燥教学、孩子的兴趣紧密有关。通过游戏化的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活泼,更加让孩子们所能接受。因此,家长们还是要把纯商业化的游戏和游戏化教学区分开来。

教育信息化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Q:您在江西上饶挂职期间是主抓教育,您能谈谈这期间上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些情况吗?

A:我当时考虑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必须走的路是要坚持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低成本,以欠发达地区为例,投入资金有限,需要寻找最成熟的平台,性能已经很稳定的工具,并要控制好成本;

第二个原则是低门槛,太过困难的话不仅学习耗时,而且且成效低。目前我们国家有多家世界级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平台,非常便于普通老百姓使用,也只有这样的平台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我认为2015年前后是中国教育信息化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一个是青岛召开了世界教育信息化大会,这个大会使中国很多实用信息技术和经验面向全世界进行推广,标志着我们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实现了从跟跑型、追赶型模式到领跑型的转变;另一个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开始关注民生、教育这样的领域,尤其是开始关注基础教育。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于2016年9月把上饶作为教育信息化的试点区域,部署大概一个学期,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不仅覆盖了所有的学校,而且有几个学校是在边远的农村。一些只有两三年教龄的教师通过这些平台,就能在市一级、省一级的教学竞赛中拿大奖,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因为,以往他们接触不到优质的资源。同时,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响应。于是,在2016年底就召开了全市的经验推广大会,最终在年中就完成了全部的推广。

2017年12月,在上饶又召开了互联网+教育论坛。在这次论坛上,我们发布了像整个上饶地级市教育地图一样的平台。在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到上饶目前的大数据,这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来说,同样是不能想象的事情。这也符合我的预期,低成本、低门槛。所以,信息化是一个初步达成的很重要的手段。只有迈出第一步后,接下来才能推进区域的教研系统。

Q:教育信息化在促进当前教育均衡发展上的影响请您谈谈?

A:信息化还能做点什么呢?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让欠发达地区的山川、海岛、沙漠、草原这些偏远区域的学生、家长迁移到相对集中的居住地,以方便集中教学。但短期内尚无法实现,于是在这些特殊区域仍然有大量的教学点存在。

那么如何在这些教学点进行教学?一个教学点往往只有一两个老师,学生往往也只有十多个、二十多个,甚至仅有几个学生。如此小的规模,在这个教学点让一两个老师把所有的课程开启并不现实。此时,就需要使用信息化技术,比如现在的同步课堂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远程会议系统。老师同时可以教授不同区域的学生,这些不同区域的学生差异较小。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同区域的孩子在学习进度上有差异,县里、市里的老师直接教授偏远地区的孩子,开设“专地课堂”。

在装备配齐的前提下,体制机制上还会给予保证。在1个学期制造一两次机会,让小朋友们在学校有机会看到网上上课的老师。这样能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比较好的优质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在理念更新和思想解放的基础上,辅助一定的投入和现代技术的装备,得以让类似上饶这种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改观。

采写:搜狐教育/唐悦芝、王学涛

搜狐教育·智见独家稿件,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相关领域
人物